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2018-12-21陈奇生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

陈奇生

【摘要】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并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文章结合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一、引言

爱因斯坦认为创造能力的基础就是直觉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的。数学知识的规律和解题技巧也要运用直觉思维,以时刻保持敏锐的反应能力,进而提升数学素养。对直觉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直觉思维的定义

直觉思维能力是人类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简单地说,直觉思维就是在遇到一个问题时,省去对问题细致地、按照常规去逐步分析的过程,仅仅凭借第一感觉(也就是直觉)进行大胆猜测,快速地做出反应,或是对未来的事情做出预测和判断。在数学学习中,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是指对数字、公式、几何图形等迅速构想出解题步骤,甚至猜测到结论等。以往的数学教学都将逻辑分析与直觉思维区分开,这是错误的。逻辑分析和直觉思维相辅相成,学生通过直觉思维才能开始有头绪地进行逻辑分析,只有具备逻辑分析的能力才能培养出直觉思维能力。

三、培养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对数式、图形、命题及其结构的敏感性、感悟力,并在长期学习中发展不同层次的数学直觉判断,从而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去套题型,套公式,而是先对问题有个初步的想法,并基于所学过的知识快速地进行判断,或者直接得出结论。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的本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反应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推行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養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强调其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教师要意识到过分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直觉思维能力的;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直觉思维能力,并认可其正确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重新解答一遍,与之前的结果进行对比。一些情况下,与逻辑思维能力相比,直觉思维能力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数学家彭加勒也曾说:“逻辑用来证明,直觉用来创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数学。

四、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直觉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之上的,一旦知识储备充足,积累了丰富的解析这类题目的经验,那么在再次遇到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直觉,并且会举一反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前提,具备系统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形成直觉的第一步。直觉的形成具有特殊性、非必然性,但它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靠学生的运气。直觉建立在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如果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透彻,就会限制直觉思维的运用,也就没有产生直觉的必备条件了。

(二)学会数形结合

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性质问题时,看到题目迅速想到函数所对应的基本形式,并画出函数图像,再去研究题目中所给的函数,依次得出该函数的各种特性。在学习方程与不等式时,将方程进行变换,结合函数图像画出方程的解的位置,可以变换成两个图像在坐标轴中的位置关系或者一个函数与x轴的关系问题。在解析几何中,数形结合运用是学习此知识的基础,针对点、线(包括曲线)、面的图像和性质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能快速得出结论。图像的运用更能直观、清晰地呈现出函数的本质,开拓学生的解题思维,便于学生进行假设,将直观的图像与抽象的函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运用直觉思维。

(三)鼓励学生运用直觉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氛围不能过于严肃,教学方式不能过于机械,否则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枯燥的,失去自信心,甚至厌烦数学。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多方面、深层次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直觉感知时,勇于发表意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鼓励猜想、假设,展开跳跃式思维,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还能使自信的学习态度成为培养直接思维能力的推进力。

显而易见,要想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建立自信心是关键的一步,因为学生有信心学好数学的时候,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自觉地接受新知识。依靠直觉思维解析出一个问题更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它所带来的成就感会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进一步开拓直觉思维能力。

五、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拓展思路,巩固逻辑证明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的目的是拓展思路,进而巩固逻辑证明。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简单的题目中获得直觉感知,利用直觉思维对问题有所认识,从而举一反三,深入地剖析解题的逻辑证明,再将这种新的思维模式运用到解决其他问题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不仅要产生直觉,还要了解直觉是怎么产生的,这才是关键。

(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新课改提出,学生的解题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数学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一味靠教师传授,而没有自己的想象力及探索能力,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学生会因自己靠直觉预测出问题的解题思路而信心大增,进而更想丰富自身知识,主动探索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数学领域,做到学以致用。

六、结语

总体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严谨的。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配合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不能片面地倾向于培养其中任何一种,应将二者同等对待。教师要在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配合运用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将其融为一体,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直觉思维解决问题,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会为了应付考试去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椿坚.谈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3(11).

[2]吴宪芳,郭熙汉.数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