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8-12-21刘金梅
兰 鹏,袁 帅,刘金梅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0)
临床上将CT检查分为CT血管造影、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等[1],其中CT增强扫描是在CT平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碘造影剂经患者静脉注入后开始扫描,医护人员可清晰地观察到血管及病变组织的血管或器官表现为高密度,且血管较少的组织密度显著降低,二者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密度差,使病变部位显示得更加清晰,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及治疗[2]。但碘造影剂属化学制品,小部分患者在接受碘造影剂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3]。因此,给予CT增强扫描患者恰当的护理方式,可有效减少因注射碘造影剂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CT室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13~78岁,平均年龄(45.97±2.76)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6.02±2.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前,护理人员向其讲解注射碘造影剂的必要性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1.2.2 循证护理 由院方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向组员讲解循证护理过程中相关细节及其他注意事项,在CT增强扫描前对患者的血管状况进行检查,并进行碘过敏试验,尤其是碘过敏试验,若患者检测表现为阳性,则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可能会出现速发的变态反应。此外,根据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积极主动地查阅文献,搜集解决问题的相关证据后进行论证及评价,随后与组员一起,与日常护理经验相结合,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护理方法如下:(1)所有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前均给予碘过敏试验,但在试验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同时制订相关抢救措施,避免意外的发生。将30%1 ml的泛影葡胺经静脉注入患者体内,注射结束后密切观察20分钟,若患者自述感觉良好,无发热、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临床症状,此时可判定患者的碘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4]。(2)实施CT增强扫描前,护理人员认真审查患者的申请单,注意扫描的部位,同时与患者密切交谈,了解患者病情,是否存在严重的肝肾损伤、心功能是否存在问题等。随后将CT检查的方法及目的详细对患者进行讲解,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工作。此外,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在CT增强扫描前4小时需保持空腹状态,可适当饮水,保证水分充足,若患者存在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护理人员需先纠正[5]。(3)护理人员在扫描前需充分了解病变的部位,帮助患者摆好体位,选择的穿刺血管应以弹性好、直、粗的血管为主,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及深度,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在移动机床时叮嘱患者不必紧张,保持好体位即可[6]。(4)对于碘过敏试验阴性患者而言,在使用碘海醇前需经患者家属签字后方可注射,注射前需仔细核对患者信息,护理人员需掌握碘海醇的剂量、性能、禁忌证及相关的过敏反应表现,做好抢救的准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注射前再次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确定无任何不适后方可注射[7]。此外,为了减少或防止患者因注射碘海醇出现变态反应,在注射造影剂前5分钟可预先缓慢推注10 mg的地塞米松,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查完毕后,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饮水,可有效促进造影剂快速排出体外,减轻造影剂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其中,轻度患者表现为皮肤发红、恶心呕吐,伴随少量的荨麻疹、喉咙发痒、打喷嚏等;中度患者表现为喉头轻微水肿、血压下降,同时伴随大量的荨麻疹;重度患者表现为血压显著下降、气管及支气管水肿,严重者甚至休克[8]。(2)对比两组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分为扫描前准备、扫描中配合、扫描作用及意义、相关注意事项共4项,每项满分4分,分数越高表明认知度越高,反之越低。(3)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情绪变化,采用SAS及SDS评分表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9],分数越高表明不良情绪越严重,反之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
观察组认知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P扫描前准备2.06±0.37 3.14±0.43 12.771 0.000扫描中配合1.85±0.74 3.09±0.64 8.502 0.000扫描作用及意义1.34±0.33 2.68±0.75 10.970 0.000相关注意事项1.14±0.32 3.39±0.52 24.720 0.000
2.3 两组患者情绪变化
护理前,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时间护理前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P护理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P SAS评分53.69±6.87 52.97±6.45 0.513 2.367 23.75±4.26 16.54±3.22 9.057 0.000 SDS评分55.74±5.23 54.87±5.31 0.783 2.584 24.19±4.33 14.55±3.87 11.135 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增强扫描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断中,通过增强扫描,可更加明确地将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区分,进而更好地发现及诊断病灶,同时增强扫描可更加清晰地将病灶的性质及范围充分反映出来,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有助于治疗的进一步推进[10-11]。但CT增强扫描属有创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需向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从而更好地显示病灶的情况[12]。现阶段,临床上最常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具有毒性低、造影密度低、耐受性好等优点。由于碘海醇属化学制品,患者在注射前需进行碘过敏试验,可有效减少因对碘过敏造成的不良反应[13]。医学研究显示[14],碘造影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呼吸道及皮肤反应等。一旦发生上述不良反应,需立刻停止造影剂的注射,并给予相关药物干预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15]。目前,临床上对于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给予相关护理,通过护理向患者普及碘造影剂相关知识,讲解在CT增强扫描时注射碘造影剂的必要性,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度,另一方面缓解了患者因对检查不了解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16]。
本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78%(P<0.05),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模式下患者了解了CT增强扫描是如何操作的,同时了解碘造影剂的使用方法,显著减少了患者治疗的盲目性,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7]。对比两组患者对CT增强扫描认知度的评分,观察组患者认知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循证护理于检查前便丰富了患者对检查的认知度,提高了其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在检查过程中与医生及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此外,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CT增强扫描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通过检查前相关知识的普及和相应的心理疏通,告知将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分析其原因,可能常规护理中仅仅为单向护理模式,护患间缺少沟通,护理人员无法完全了解患者的想法及需求,因此,达不到最佳的护理效果。而循证护理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需求等情况下制订详细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显著减少了护理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及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18]。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C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提高其对检查的认知度,可有效推进检查的进行,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