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对中职护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018-12-21周小霞
周小霞
(福清卫生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由我国六部委共同组织的每5年一次的全国护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从1985年开始,到2014年已经是第7次了。与往年相比,2014年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护生的体质与健康总体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中小护生身体素质不再下降,而是呈现稳中向好的状态。重视各年龄阶段护生的体质健康已成为当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之一。中职护生处于16~18岁的年龄段,正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逐渐成熟起来的重要阶段,其体质健康直接影响卫生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护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为提高中职学校护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并为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福清卫生学校2017级护理专业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查阅相关期刊等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和论证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对我校的体育教师和部分护理专业护生进行面谈,从他们口中了解更多关于护生体质健康的基本情况和中职护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1.2.3 数理统计法用SPSS 23统计软件对所得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见表1~2)
表1 2017级护生体质测试平均值与2014年国家体测结果比较
表2 2017级护生体质测试情况分布(%)
我校中职护生均为女生。由表1得知,我校2017级中职护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各单项的平均值与2014年国家体质测试的各单项平均值对比无明显差异,个别项目如肺活量、一分钟仰卧起坐还略高于2014年国家体质测试的平均值。
从表2来看,我校2017级护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测试总体水平严重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优秀的仅占2.7%,不及格的占52.7%;立定跳远项目测试结果和肺活量的总体水平也有所降低;反映肌肉耐力水平的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与反映耐力水平的800米跑的结果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相比达标率较高,但较多集中在良好和及格的水平,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情况。
3 讨论
3.1 体育意识与观念落后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比较重视,但在“重智轻体”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家长始终把目光放在主要学科的学习成绩上,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以升学率、护考达标率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护生不仅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不会花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中职护生体质的下降是无法避免的。
3.2 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进行改变。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们付出了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代价。中职学校在强调职业化教育教学时,也给了中职护生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处于16~18岁年龄段的中职护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部分护生容易受电子娱乐、网络游戏、电视剧的影响,以久坐不动为特征的静态休闲方式把原本属于体育锻炼的可支配时间大幅度挤压甚至消失,体育活动明显减少,身体机能退化加速。长此以往,中职学校护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体育习惯是很难形成的。
3.3 父母的过度保护
2017级的护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她们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和过度的呵护,如此的生活环境会使这些护生养成怕苦怕累的性格,并且独立能力较差,因此护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提高。
3.4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对护生体育锻炼失去吸引力
中职护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必须依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同时中职护生的体质健康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进步伐都不一致,总体处于泛化阶段。从体育教学管理上看,大课低密度教学的现象大面积存在。中职学校体育师资不足、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手段没有创新等因素容易使护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降低,这样就很难帮助护生树立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观念。同时,各类体育活动的风险与安全责任也进一步限制了中职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中职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也由“健康第一”逐步让位于“安全第一”,许多效果良好的锻炼方法与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
4 对策
4.1 以中职护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抓手,激发护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护生的身心特点为出发点,进行体育兴趣的引导。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将枯燥的田径项目进行游戏化、生活化;将体操项目简单化、实用化;让球类项目更生动化、技术要求全面化。此外,所有的竞技体育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不同运动负荷对人的身体和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2 根据护理专业特点进行教学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护理专业应该属于综合型,它既需要站立又需要进行伏案书写病例等工作。当站立时,身体对下肢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肌肉之间的协调和平衡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疲劳也会影响下肢血流量。在伏案工作时虽然只需要相对较小的体能要求,但对大脑的持续工作、准确的反应以及手指、手腕的灵活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很容易让颈椎、腰椎发生病变[1]。根据护理专业对护士的形体特殊要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多选择有氧运动,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
4.3 体育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中职体育教学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视觉化、生动化、趣味性的特点,它可以更好地吸引护生的眼球,集中护生的注意力,有效促进护生参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营造和谐氛围,更好地帮助护生解决体育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课前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先制作好相关的微课及PPT发送到护生班级群里,这样不仅可以开阔护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让护生先对将要学习的动作有整体的印象,并了解动作的具体技术要点。在体育课中强调完安全事宜,就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处于指导者的位置。这样的上课方式,既有利于规范护生的技术动作,还可以让护生的自学组织等能力得到提高。
4.4 学校应配备充足的专业体育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个人修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护生对体育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可通过教学研讨、外出培训、参与会议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成为全能型人才。
4.5 以护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帮助护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实现观念上的改变,要将终身体育意识贯穿于课程的始终。中职体育教学作为护生走入社会前体育学习的最后阶段,应该在不断增强护生体质的基础上,指导护生通过不同的运动方法来进行锻炼,懂得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与相关卫生保健常识,并能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与体育运动的效果评价,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高体育素养,为建立终身体育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