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探索
——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为例

2018-12-21刘碧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校企药品岗位

刘碧林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 400020)

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飞速发展,药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人民群众对更专业的药品服务的需求逐年提高而产生的新专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这将进一步推动药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药品服务的需求,为药品服务管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 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以及进行专业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从专业层面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依据。

2012年教育部发布实施的首批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编制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就业导向,对接最新职业标准、岗位规范,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坚持科学性、可行性,专业教学标准应和职业标准建立联动开发机制。

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顺应新时代市场对药品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新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收新生,设置时间较短,尚无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目前开设本专业的学校都是根据自身已有教学和实训条件来设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等方面未形成统一标准,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培养的学生在职业面向和职业后续发展方面并不符合预期。

2 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现状

2.1 专业定位不准

目前开设有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校,多建立在已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如药品生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训实习条件等[1],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药品养护、药品流通和药品销售,与2017年教育部增补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有较多的重合。但吴静[2]发现目前基层短缺的是可以指导消费者正确、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和对药品进行规范管理的人才。彭昊帅等[3-5]研究表明,目前市场和患者对药品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已从营销转向更全面、更准确、更贴心地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的专业服务上来,这也是未来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2.2 课程体系待完善

由于各高职学院定位目标的不同,直接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从课程的设置中可以看出,已开设的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更多的偏向于药品仓储质量管理和销售技能的培养,在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方面尚未充分重视,因此培养的学生在药学服务和药品综合质量管理水平上还有待提高[1]。

2.3 师资队伍配置难以达到要求

只有对职业标准、岗位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较为深刻,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药品相关专业教师多数仍来源于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有药品行业工作经历和背景的较少,特别是由于我国临床药学专业起步较晚,具有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工作经验的教师较少,这对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4 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只有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较为滞后,特别是在医药电子商务、合理和安全用药知识与技能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新形势下,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3 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探索

3.1 坚持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进行专业定位

专业建设要积极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与国际教育标准,坚持就业导向,参照职业岗位序列和技术等级,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相关调研表明,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职业面向用药咨询与指导岗位、医药商品购销岗位,培养的毕业生通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应具有执业药师相应的能力水平,可为消费者提供可靠、易于理解的药物咨询服务和规范的全过程药品质量管理[4]。

3.2 以目标岗位群最新工作标准和能力结构设计课程体系

对接最新职业标准、岗位规范,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通过走访、面谈、电话访谈等方式提取医院药学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相关的职位,对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5],通过与行业专家合作探讨,对本专业核心就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形成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使学生具备用药指导、药品营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等能力。

图1 药品服务与管理课程体系

基于核心岗位工作过程安排实训内容,对接最新职业标准,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做中学、做中教”,促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3.3 校企合作、双向交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使高职专兼职教师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在重庆市2017年已启动实施的“双千双师”交流计划中,通过企业工程师或技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担任兼职工程师或技师的人才双向流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该项目中企业交流人员以强化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工作为目标,职业院校交流教师则以实践企业岗位能力、管理流程、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为目标。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在建立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共建实训室、共建专业实验室等各种方式为企业开放学院场地、设备和师资等资源,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与培训等,与重庆地区知名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人员双向互融、互通,从而实现真正的“双师”师资的培养目标。

3.4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校企合作设计与建设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2018年2月教育部会同多个部门出台实施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等,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以此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共同发展。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目前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专项订单班人才培养合同,目前已完成的两个批次培训班的教学实践过程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优势。在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吸收行业企业专家的建议进行设计和建设,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和强化;在校外,在企业现场生产实训基地中,对接行业中高端水平的职业标准实施专项培训项目,对实际岗位所需技能进行培训和强化。通过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参与就业时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

4 结语

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面向的是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药品服务与管理水平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核心职业岗位最新工作标准的分析,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深度合作,人员互通、互融,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开发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充分利用监测、评价结果,及时引入行业新技术、岗位新标准,充分反馈并调节改进专业教学标准,从而形成持续专业教学改进机制,实现学生学习与实际就业岗位标准对接,提高学生的药品服务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实现专业设置的初衷。

猜你喜欢

校企药品岗位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