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的认知与体验

2018-12-21裴泓波李嘉佳赵娜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本科生高校教师活动

裴泓波 ,张 瑜 ,李嘉佳 ,常 璞 ,赵娜娟

(1.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3.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1]。创新教育体系的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有利于促进和实现创办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的目标[2]。在整个创新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创新项目成为高校践行创新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其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3]。其中,高校教师对本科生创新教育的认知程度、实践指导水平是促进大学生创新教育质量提升的要素[4],对落实创新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多以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兰州大学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指导教师对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的认知、指导实践及体验,分析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促进大学生创新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兰州大学所有二级学院创新项目活动指导教师中走访,获得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将其分为三大类:(1)理工类(包括工程、信息、农业、环境、地质专业);(2)医药生物类(包括医药、卫生、生物专业);(3)文科类(包括历史、文学、哲学、教育、法学、语言、艺术、体育、经济、管理专业等)。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通过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自行设计问卷,并通过预调查修订问卷。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研究对象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的基本观点、指导创新项目活动过程、体验等相关资料。

1.3 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a3.1数据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资料,并经逻辑核查确保录入准确,使用Excel 2013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计数资料单因素统计推断进行χ2检验、多因素统计推断进行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状况

最终纳入297位指导过创新项目活动的教师,涉及24个学院,覆盖率为75.00%(全校二级学院32所)。按照学科性质分为医药生物类88人,占29.63%,理工类166人,占55.89%,文科类43人,占14.48%;男教师182人,占61.28%,女教师115人,占38.72%;正高级职称75人,占25.25%,副高级职称140人,占47.14%,中级职称及以下82人,占27.61%;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学历以博士最多,共227人,占76.43%,硕士46人,占15.49%,本科及以下24人,占8.08%。

2.2 指导教师对本科生开展创新项目活动持有的基本观点

194位(65.32%)指导教师认为大学三年级是开展创新项目活动最适合的年级,仅有10.44%的指导教师表示开展创新项目活动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的作用非常大,49.16%的教师认为大。79.46%的指导教师很认同本科期间创新项目活动会对大学生的个性发挥、实践态度、创业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2.3 教师对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的指导实践与体验情况

2.3.1教师指导创新项目活动的动机 教师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的主要原因按照顺位依次为对创新教育感兴趣、有热情;学生来找,不愿拒绝;自己的科研项目需要学生参与;教学任务(业绩)要求,见表1。

表1 教师指导创新项目活动的动机

2.3.2 教师指导创新项目活动的过程(1)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项目活动时,居前两位的交流方式为面对面讨论、电子邮件,见表2。在指导学生创新项目活动时,41.41%的教师与学生每个月交流的次数为2~3次,见表3。

表2 教师在指导创新项目活动中与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

(2)对贯彻创新教育精神的指导体验。指导教师在指导创新项目活动中,从不同的方面贯彻创新教育精神,尤其在能力训练方面,贯彻或实施创新教育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程度紧密及以上者占到78.45%,但在贯彻或实施创新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方面仅为53.54%。见表4。

表3 教师在指导创新项目活动中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频次分布

表4 教师在指导创新项目活动中对贯彻创新教育精神紧密程度的构成分布[n(%)]

2.3.3 指导教师对创新项目活动完成情况的体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所指导的创新项目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来看,完全达到者75人(25.25%),较好达到者109人(36.70%),基本达到者87人(29.29%),未达到者26人(8.75%)。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每月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反映教师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同创新项目活动完成预期理想目标的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另外,不同专业也有所差异(P<0.05);而指导教师的职称与项目活动完成情况无关(P>0.05)。见表5~6。

2.4 教师对创新项目活动成果考核机制的建议

表5 创新项目活动预期目标实现情况的影响因素分布[n(%)]

表6 创新项目活动完成预期理想目标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绝大部分教师认同学校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活动时应加强项目的立项评价(94.96%)、项目活动的过程评价(98.31%)、项目的结果评价(97.99%)、项目的远期影响评价(95.63%)。

在考核指标方面,指导教师认为应加强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评分(85.86%)、专家组对项目成果的盲审评分(80.13%)、专家对项目汇报现场答辩的评分(79.12%)。

3 讨论

3.1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人力资源,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时代重任

本研究纳入297位指导过创新项目的教师,覆盖兰州大学各学院,较好地反映了兰州大学教师对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的认知、实践及体验,现从指导教师的角度了解创新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80.13%的指导教师表示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出于自身对创新教育的兴趣和热情。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接触最为频繁的社会角色,教师的创新意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创新教育的信任及其创新意识的自我启迪和成长[5]。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学府必须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高校教师应当拿出魄力,从根本上真诚反思,务实地转变教育理念[6],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尤其是作为直接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教师,更应当充分认识创新项目的本质,把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国家的创新发展事业添砖加瓦[7-8]。

3.2 开展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科生在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做铺垫的条件下,更适宜参与创新项目活动,以促进其他学科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由此碰撞出创新的火花[9]。随着科技的发展,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10]。本研究显示,指导教师在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时的交流方式有面对面讨论、电子邮件、电话、微信及QQ聊天工具等,但面对面讨论仍然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可见面对面交流在师生沟通理解、研讨项目活动、思路碰撞等方面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师生面对面的接触能让学生在前辈学者的悉心引导中,通过平等探讨科学问题,体验到一种更深刻的情感交流;其次,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创新教育在更有感染力的氛围中提升质量,同时促进教师在自身创新教育素养培育方面投入更多情感,从而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的思维碰撞,进而产生创新成果。研究结果还表明,指导教师认为参加创新项目活动会对大学生发展个性、实现自身价值以及进一步投身社会实践的态度和创业实践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进入和适应社会[11]。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12],这些职能的发挥都离不开教师。在指导创新项目活动中,需要从不同方面贯彻创新教育精神,尤其在能力训练、知识拓展及专业深入方面。当然,也应当注重创新教育与通识教育、人文素养相结合。

3.3 制订合理的激励制度是高校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原动力

本科生创新项目的高质量完成一方面与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指导教师治学严谨有关;另一方面,有效的教育激励机制非常重要[13],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学校应给予指导教师合理的课时绩效,指导学生取得创新成果并作为科研考核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激励学生方面,可设立学生创新成果评优、奖励基金、创新学分、毕业留校或考取研究生时给予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以积极促进学生科研成果的转化等。

3.4 完善评价体系是检验学校开展创新项目活动的标尺

近年来,各高校开始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以科技竞赛带动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项目有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仍应注意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创新观念、逻辑思维、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14]。本研究中,绝大部分指导教师认为学校开展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应加强项目的全过程评价,尤其对项目活动的过程评价认同率达到98.31%,提示教师非常注重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的内涵以及对创新教育严谨求实的态度。因此,对本科生创新项目活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过程,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推进该项目活动的进行与发展。而学生甚至教师以及相关合作成员在参与创新活动项目过程中能力、素质的提升等,亦能作为过程评价的相关指标,帮助项目评价体系的完善[15]。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将呈现更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高等院校应坚定推行创新教育相关政策方针,主动深化创新教育。尤其西部高校应牢牢抓住“十三五”期间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围绕“一带一路”构想,创设创新教育的支持环境和条件,不断提升本科生创新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本科生高校教师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