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哥”变形记
2018-12-18陈琪
陈琪
〔关键词〕人际互动;问题学生;理解;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5-0048-04
【活动背景】
本节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问题学生”,这节课完全是为这个学生设计的。这个学生因为个人问题被班级同学排斥,没人愿意和她做朋友,她觉得孤独无助。因此她就越发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来吸引他人,而这些方式并不被人喜欢。就这样她的处境进入了恶性循环。她越怪异,学生们越不喜欢,越不喜欢她就更怪异。小学生因为不能准确判断是非对错,对人的认识也很片面,很容易从众。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他们会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因此,班级里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当她被班主任推荐到学校咨询室的时候,情况已经有点严重了。经过跟她的了解沟通,笔者发现她对自己的接纳程度、认可程度很低,事实上她自己也不喜欢自己,就像绘本里的“胖哥”一样,觉得自己浑身填满了灰点点。她的处境很艰难,内心更无助。因此笔者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希望让学生们能理解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欣赏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启动团体的力量改变这个孩子的自我形象,使学生们能接纳她。“胖哥”变形记一课就是通过他人的肯定来改变孩子的自我形象。
虽然这节课是为了这个孩子设计的,但笔者发现她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很多学生都有相似的问题。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很优秀的学生也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都不太客观,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自卑找不到存在感和价值感。通过本节辅导活动课,让学生充分体会他人的内心感受及心理需求,从而达到理解和接纳同学,以此来带给同学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找到归属感,融入班级。因此,为学生们补上这一课特别有必要。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每个行为背后都有需求,知道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被理解。
2.情感目标:体验被他人理解和肯定的快乐,感悟肯定别人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
3.行为目标:尝试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学习人际互动模式。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2.贴纸3.分组4.座位安排(聚拢,分三排)
【活动对象】
小学四年级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爱的传递(5分钟)
规则:教师说“预备起”,学生说“爱的传递传几个”,老师说“传三个”,则三名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是搭肩、可以是牵手、可以是抱,可以是任何方式。先示范再正式开始。
1.当你听到指令,并成功组团了,你有什么感受?
2.你听到老师说传递40个时(全班40人),你确定同学们需要你,你有什么感觉?
3.当你寻找团队组团,却发现他们人数够了,你被排除在外了,你有什么感觉?
二、团体转换阶段:绘本故事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和你有很相似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PPT呈现绘本,播放音乐。
(一)情境创设
微美克人是一群小木头人。他们住在同一个村子里,整天只做一件事,而且每天都一样:他们互相贴贴纸。每一个微美克人都有一盒星星贴纸和一盒灰点贴纸。他们每天在大街小巷里,给遇到的人贴贴纸。那些漂亮的、有才能的、会唱歌的木头人总是被贴上星星。每得到一个星星,他们就好高兴!他们会想要再做点什么,好再多得一个星星。
然而,那些什么都不会的人,就只有得灰点点的份了。“胖哥”是其中之一。他每次都很努力,想要跟别人跳得一样高,却总是摔得四脚朝天。一旦他摔下来,其他人就会围过来,为他贴上灰点点。有时候,他摔下来时刮伤了身体,别人又为他再贴上灰点贴纸。然后,他为了解释他为什么会摔倒,讲了一些可笑的理由,别人又会给他再贴一些灰点点。不久之后,他身上的灰点越来越多,人们已经看不清他原本的样子了。
(二)教師提问
1.“胖哥”此刻的心情怎么样?他的伤心难过会对他的生活学习产生什么影响呢?如果那个“浑身贴满灰点点的、做什么都不被接纳、再努力都不被喜欢的‘胖哥”,此刻就在我们教室里,你觉得他出现在教室的哪里?他的表情、动作、神态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学生表演)
2.(老师描述“胖哥”被定住后的样子,帮助学生跟“胖哥”建立联结、共情之后)看着这样的“胖哥”,你们有什么想要表达的,你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3.(问扮演者)刚刚你蹲在那里,你有什么感觉?
此时此刻,你听了同学的表达,你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为什么“胖哥”一次次摔下来,还选择站起来继续努力?为什么“胖哥”在摔倒后会一次次地解释?他内心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三、团体工作阶段——“胖哥”变形记(20分钟)
是的,“胖哥”想要被肯定、被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胖哥”,在面对某些人、某些事、某些时刻,也会和胖哥一样觉得自己身上有很多灰点点,会感到被批评、被指责、不被接受,我们会觉得孤独、无助、委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老师可能没那么喜欢我,同学好像有点排斥我,爸爸妈妈对我也不是很满意。
1.有多少人曾经有过这种感受呢?
教师回应:我看到刚刚有几位同学很勇敢地举手了,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时刻。都有过像“胖哥”一样的经历。
2.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出现和“胖哥”类似的感觉?这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如果这个感觉是有形象的,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摸上去怎么样?闻起来是什么味道?
(预设举手人少)教师回应:刚刚举手的人,我觉得你们很勇敢,因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现在谢谢你们举起了手,因为你们的勇敢,老师决定把变形的机会先提供给你们,让我们心中的“灰点点”变成“红星星”,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当然,你们不愿意也没关系,其他想要变形的人可以上来。
(预设举手人多)教师回应:很感谢你们今天的投入,我很激动看到这么多人想要给自己机会变形,但由于场地、时间的限制,今天只能优先把这机会给三个人,让这三个人成为一个例子,通过这个环节学习如何变形。等会也会有其他环节提供给大家机会变形。我们可以来看看谁最需要这个机会。
3.你会和微美克人一样给咱们的“胖哥”贴灰点贴纸么?如果不一样你想做点什么呢?是什么原因你送他星星呢?(师引导表达感谢)
4.你对同学说的这些认可么?当你听到同学对你说出的这些话,此时此刻和刚刚相比,你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还像之前一样灰暗、暗淡?)
教师回应:我们的自我形象通过同学的赞美、老师的肯定、自我的接纳发生了改变,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变形,可能还不够稳定,以后通过持久的努力,我们的感觉还会继续变,会越变越好。
5.你以前认真关注过这个同学吗?知道他的孤独、无助、软弱么?看到他此刻的变化,你内心有什么感受?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6.分小组活动,生生互动。
刚刚我们的三位同学进行了变形活动,变形让他们的感觉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现实生活中,不但这三位同学希望想把灰点点变成红星星,我们所有人都有这个希望。尤其是那些平常不被我们关注到的,不太说话的,很少和我们一起玩的,常常被批评被指责的同学,他们的能量可能很弱很弱,很需要我们的支持。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怎样让那些孩子接收到我们的善意,让他们的能量越来越强。
接下来我们一起给同学送去带着力量的星星,让我们身上的灰点点变成红星星。送星星的同时,可以用一句话表达对他的赞美,也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微笑,用你认为友善的方式来给他带去更多支持。
出示规则
(1)老师说“开始”才开始,音乐停的时候全部回座位坐好。
(2)不同的贴纸送给小组里不同的人。
(3)关注班级里的“胖哥”,因为他们特别需要支持和力量。
(4)大家可以站起来,走到你想要贴星星的同学身边。
7.刚刚的活动里你接收到了几个星星,谁送给你的?他们是怎么做的?
(若没做,只送星星。你猜他送你这星星可能是想传达给你什么信息呢?)
他对你说的、做的,你有什么感受,以前他们做过这些事吗?你觉得同学送你的星星可能是想向你传达什么信息呢?
(预设有学生一颗星星也没得)他一颗星星都没得,是因为他不值得我们为他贴一颗吗?那是什么原因让他在刚刚的活动中一颗星星都没得呢?
8.你想不想送自己星星?这星星代表什么呢?
(预设学生想送)教师回应:是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闪亮的东西,恭喜你发现了自己这个特点。
(预设学生不想送)教师回应: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很闪亮的东西,既没有被自己看到也没有被他人发现。今天我希望同学们能给自己一颗星星,去发现自己的闪亮。如果暂时没看到,也没关系,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闪亮的东西
9.意向回馈:此时此刻,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感觉一下自己的身体,身上的灰点还像之前那么多吗?还像之前那么暗淡、无望吗?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反馈。
听起来似乎好多孩子身上的灰点变少了,甚至不见了,似乎红星星多起来了,而且越来越闪亮了……有多少同学有这样的感觉?
四、团体结束阶段——爱的共振(5分钟)
我很开心看到同学们的变化,因为此时此刻,已经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在这个集体里创造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现在请大家起立。就近找1到2位同学组成一个小团队。此刻站在你对面的同学可能是男生,可能是女生。可能和你同一性别,可能不是,但他们都是四×班的一分子,是和你共度了四年的同学,也将在以后的两年里一起生活学习,这份同学友情很珍贵的。他和你一样心里住着一个“胖哥”,在某些时刻会软弱,他需要你的鼓励和支持。你愿意来带给他力量吗?
(好,我说一句,你跟一句)
“××同学,你是××班的重要一员。我们需要你,我们支持你,我们和你在一起!”
今天这节课,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星星贴纸,不管你得到几颗,送出几颗,此时此刻都化成祝福,祝福我们每一个人越来越好,我们的班级越来温暖。
【活动反思】
在几次磨课试教的过程中,笔者有如下收获。
一、满意之处
1.活动设计新颖有趣
活动设计中,各个阶段都围绕“个人”与“集体”,“孤独”与“包容”,关注学生的感觉,帮助学生认识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體验与团体在一起的感觉,被团体接纳的感觉。在绘本故事环节,学生的注意力紧紧跟着“胖哥”的遭遇起起落落,提问中,笔者特别将“胖哥”的形象通过学生的表演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对胖哥的遭遇理解得更透彻。能感觉到学生们对“胖哥”这个形象是很接纳的,也能对胖哥有所共情。由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胖哥”,关注他们的内在需求就非常流畅自然了。
2.安全氛围有效营造
在课堂分享“你在什么情况下感觉自己像‘胖哥”时,笔者感觉到学生们有担心、有顾虑,他们在顾虑公开表达自己像“胖哥”可能会被同学评价为是无能的人。因此笔者在课堂环节中,一直利用一般化技术在强调“每个人都有像‘胖哥一样的时刻,每个人都有脆弱、无助的一面”等等。有时候笔者也会进行一些自我暴露,这样做会让学生们的焦虑降到最低,对学生们认识生活中的“胖哥”很有好处。
二、不足之处与再教设计
1.在热身“爱的传递”环节,全班性的出列活动,学生们因为太想拥抱在一起一股脑拥成一团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若有下次机会再上这节课,笔者将对此环节做出调整。请10~15个学生进行活动,其他班级成员以旁观者身份来参与游戏,这样一来避免发生安全问题,二来在小组成员组团的时候因为人数较少,容易成团,8人以内的成团较符合他们的视野条件,这样既不浪费时间也可以达到活动目的。
2.在转换阶段笔者希望通过学生的自发表演能将“胖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们眼前,让他的形象通过学生的表达更深入人心,但在扮演的过程中,因为是现场生成的,学生们很容易将这种“扮演”理解为“表演”,这样课堂的氛围就变得很浮躁,学生们的嬉笑会破坏原本营造出来的严肃的氛围。如果有下次,这个部分还是要保留下来,但在请学生扮演角色前,会请学生先描述“胖哥”的姿态、表情、动作等。
3.结束阶段,学生们面对面喊话同学,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害羞、不好意思的表情,会把这个工作认为是肉麻的、不必要的,教学中,执教者必须淡定、从容,通过学生们的自由组合降低他们的阻抗,通过轻音乐减少他们的尴尬。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中心小学,台州,3180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