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2018-12-18李莹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李莹莹

〔摘要〕借助强大信息技术工具的智慧课堂,能够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中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并及时准确反馈教学效果。心理教师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实施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不被信息技术工具“绑架”。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5-0034-03

一、问题提出

随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发布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活动的开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课程计划。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十年的时间里,使用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越来越频繁和重要,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断更新、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对新时代教师提出来的新要求。智慧教室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出现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搭建了新的平台,有效应用这一平台将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智慧教室与智慧课堂

(一)智慧教室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智慧教室是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以技术为支撑,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众多研究发现,智慧教室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加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更智慧地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转变教师职能,引起教学方法的变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

(二)智慧课堂

1.智慧课堂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的学习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主张通过知情统一的方式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观点,从而丰富自己对事物的理解,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

2.智慧课堂的概念

关于智慧课堂现在还没一个准确的定义,笔者认为,智慧课堂是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基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以培养学生智慧能力为目标,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并能实现时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形成及时反馈的新型有效课堂。

智慧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充分应用智慧教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丰富教学形式,合理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帮助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水平上主动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智慧教室环境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真实需求

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高峰,他们一方面闭锁心理,一方面苛求被他人理解,这就导致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心理教师能够大概把握现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心理需求,但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是会有差别。借助智慧教室强大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实现师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动,实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就建构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帮助教师在备课阶段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需求,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准备上“自我意识”模块的相关内容时,我会借助智慧教室技术平台先为学生推送一些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学习材料,有文本形式的、视频形式的,同时向学生推送思考问题“关于认识自己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移动终端,学习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并且自己的回答其他同学无法知道,老师可以在学生提交回答后和學生一对一互动。在浏览学生回答的时候,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要怎么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接下来笔者就会以此为切入点设计课程,这样的设计就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增强学生的直接体验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会通过创设情景、小活动、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但是智慧课堂中,借助教学平台可以更有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带给学生更丰富、更直接的体验。

例如,在实施“当听到别人评价时”这一教学设计时,在导课环节,借助智慧教室平台的分小组发送不同任务、同屏共享、多屏显示等功能,笔者设计了两个任务,在同一时间里,通过移动终端一半学生收到的任务是“圈出油画作品中自己认为画得最好的部分”,另一半学生收到的任务是“圈出油画作品中自己认为画得最不好的部分”,当学生完成任务并提交后,他们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提交的结果,笔者再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这时候学生的体验是非常直接的,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同一幅画作的同一个区域居然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学生在这种直接体验中,就会自然而然主动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惑,开启主动学习的模式。

(三)及时全面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本身非常重视学生体验和成长,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们常常会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候只能关注到一部分学生的反馈,并且学生之间的回答会相互影响,有时候得到的反馈其实并不一定是客观、真实的。通过智慧教室平台,学生可以在安全的氛围中,向教师反馈自己真实的感受,并且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反馈,这对教师完善课程设计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智慧课堂中心理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一)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工具

智慧教室强大的信息技术功能,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就技术层面而言,心理教师不仅仅要会制作课件、录制微课、能够操作电子白板等设备,还要对智慧教室軟件平台操作熟练。从课前课后学生作业的下发、批改,到课堂中任务的下发,多屏、单屏显示的切换,教师屏与学生屏之间的切换,课件与电子白板之间的切换等等,都需要教师多次练习熟练掌握,否则操作失误就会打断课堂教学的连续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信息技术从工具变为累赘。

(二)不被信息技术工具绑架

智慧教室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是具体落实到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设计课程,并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恰当、有选择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不能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例如在一节心理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选择谁更帅、露脚踝是否时尚等这样简单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节课、这个环节的目标是什么。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要确切知道班里有多少的学生选择了露脚踝时尚,有多少学生选择了露脚踝不时尚,而是通过答案的多样性让学生发现人与人的审美不同,让学生在这份体验中探索为什么会不同。那么让学生直接作答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好奇,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如果这个时候,使用智慧教室平台中最常用的发题功能让学生作答,就是画蛇添足,就会降低了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性和自然生成,就是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反之,如果某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需要确切地知道选择某个观点、某个答案的人是多少,占全班比例如何,甚至需要知道每一个同学选择了什么,那么使用发题功能让学生作答,就会比传统课堂举手表决更高效。

五、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相比传统课堂而言,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师生之间良好互动。如何更好地将智慧教室应用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尝试、创新和总结。但无论如何,技术都是辅助支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并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才是心理教师的初心。

参考文献

[1]王晓晨,黄荣怀,王梦舒,卢婷婷.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中小学课堂人际互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12):111-116.

[2]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3]魏翠霞.信息技术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30-32.

[4]吕婷婷. 用信息技术为高中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3):48-49.

[5]陈欢丽.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18(06).

[6]程敏.智慧教室的设计与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248-252.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银川,7500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