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评价模式与子女成就动机及情感的路径分析
2018-12-18张豹张澜李星颖王建成
张豹 张澜 李星颖 王建成
〔摘要〕为探讨造成家长不同评价模式的原因,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业成败的评价与儿童动机、情绪发展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4个五年级学生和239个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强调成功的家长评价对孩子的内部外部学业动机、积极的情绪体验、自尊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弱化失败的家长评价对孩子的内部动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强调失败的家长评价对孩子的自尊、内部学习动机有负面影响,对消极情绪体验和外部学习动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家长对孩子学业成功的强调可以正向预测他们面对成功时的积极情绪、外部和内部学习动机,家长对学业失败的弱化可以正向预测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孩子在学习上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可以正向预测他们的自尊。
〔关键词〕评价模式;父母评价;成就动机;情绪体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5-0009-05
一、引言
家长对孩子学业能力的知觉在孩子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Bouffard等人[1]在研究中发现:有的孩子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有“不胜任的错觉”,即虽然他们的成绩和其他孩子一样好,但他们知觉自己在学业上没有比别人更强。对于这一类孩子而言,家长会给予他们更少程度的积极关注。家长对子女成就的评价及期待可能会影响子女的情绪健康。有研究表明,东亚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知觉自己达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期待,这一点也正是他们生活满意感较低的原因[2]。当家长对子女学业成功评价较低而对学业失败予以放大的时候,子女在成功面前仅仅会产生轻微的积极情感,但面对失败却会产生强烈的不愉快[3]。
此外,家长长期对子女成败的强调和弱化,很可能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孩子习得进而内化[4]。因为无论是随着成功而来的骄傲、快乐,还是随着失败而来的悲伤、羞愧,都是人在面对不同处境时自然的心理反应。
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其学业成绩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成人对其成就的评价对其成就动机有着重要影响。许多研究发现强调成功对于孩子内外动机的影响。比如Henderlong等人[5]的综述总结到,表扬的确对于孩子的内部动机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当家长的表扬鼓励的是对成就起作用的可控因素的时候。Deci等[6]在对128个研究对象进行元分析之后发现,积极的反馈既可以增强被试自由选择行为,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提升内部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成绩的鼓励与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取向有关,而家長包括负面控制的对成绩的负面反应与孩子学习的外部动机取向有关[7]。此外,虽然关于家长强调成功与孩子的外部学习动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如果把强调成功(夸奖)看作是对孩子考好成绩的奖励,那么可以推测它会对孩子的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父母对子女学业成败的评价对孩子的情绪、动机的影响。采用成就结果(内部、外部学习动机)和情感结果(情绪和自尊)两方面来描述对孩子的影响,希望探究不同评价方式影响下的孩子是更成功还是更快乐。根据先前研究的结果,预期父母“弱化成功,强调失败”的教养行为对于孩子的情绪、自尊、内部学习动机会造成负面影响,而对孩子的外部学习动机会产生正向影响,而父母“强调成功,弱化失败”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情绪、内外学习动机和自尊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8]。假设:(1)“强调成功,弱化失败”的家长评价对孩子的内外部学业动机、积极情绪体验、自尊有正向预测作用;(2)“强调失败,弱化成功”的家长评价对孩子的自尊、内部学习动机有负面影响,但对孩子消极情绪体验和外部学习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被试是204名就读于广东省深圳市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M1=11.09岁,D1=3.98)其中男生114人,女生90人,以及239名就读于深圳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M2=13.12岁,D2=4.01),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30人。
(二)研究工具
1.家长对成功和失败的强调与弱化问卷
“家长对成功和失败的强调与弱化问卷”作为父母对子女学业成败的评价方式[9],量表采用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5级评分,学生根据父母平时的表现进行自我报告,得分越高表示家长平时的做法与描述越符合。本研究中,成功场景的“强调成功”维度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五年级0.83,初一0.83;“弱化成功”维度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五年级0.71,初一0.66。失败场景中“强调失败”维度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五年级0.82,初一0.83;“弱化失败”维度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五年级0.67,初一0.72。
2.罗森博格自尊问卷(RSE) [10]
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从1(非常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4级计分。得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初一学生在RSE问卷上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0.80,五年级学生在RSE问卷上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0.78。
3.内部动机问卷 (IMI)和外部动机问卷
“内部动机问卷”[11]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编制,被广泛应用于动机研究领域。该量表共包括兴趣、知觉的能力、努力、压力、选择、重要性、相关性7个子量表,本研究采用的是内部动机问卷中的兴趣、知觉的能力、努力、重要性四个子量表的所有条目随机排列呈现给被试。
外部学习动机,采用徐兴鸿[12]编制的学习外部动机问卷,量表共12个项目,采用1(非常不符合)到7(非常符合)7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外部学习动机越强。将量表项目随机排列。该问卷描述如“我常常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奖励”。初一年级学生在该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得分是0.74,五年级学生在该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得分是0.74。
4.情绪评价
“孩子对自身学业成败的情绪评价”的测量,参考Ng,Pomerantz和Lam[13]的方法,让孩子在想象的两个成功和失败的情境中表明自己的情绪,其中在成功的场景中孩子要表明自己有多自豪和开心,在失败的情境中孩子要表明自己有多羞愧、不开心、自责、害怕、失望,以确定影响变量中孩子的情绪这一项。初一年级学生在积极情绪上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0.85,在消极情绪上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0.92。五年级学生在积极情绪上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0.87,在消极情绪上的Cronbach alpha系数是0.93。
(三)研究程序
研究人员将所有问卷工具装订成册放入信封,在小学和初中心理课上分发让学生们填写,主试(心理学系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同学各一名)在旁边监督学生认真填写并对学生不太清楚的问卷内容进行个别讲解。最后回收问卷,并筛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 结果
(一)父母对儿童学业成败评价及儿童学习动机、自尊和情绪基本状况
父母对儿童学业成败评价、儿童的内外部学习动机、自尊和情绪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进一步分析发现,父母对待女孩会比对待男孩更多采取强调成功的教养行为,t(441) =2.49,p<0.05。另外,女孩在面对失败时相对于男孩会体验到更加强烈的负面情绪,t(441) =2.82,p<0.05,女孩相比于男孩有更强的外部学习动机,t(439)=2.38,p<0.05。
然后对初一和五年级学生各变量进行均值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家长,在强调失败上差异显著,t(440)=2.18,p<0.05,初一年级的家长更倾向于强调孩子的失败。不同年级家长在弱化成功上差异显著,t(440)=2.53,p<0.001,初一年级的家长更倾向于弱化孩子的成功。而且五年级家长相比于初一年级家长更倾向于弱化孩子的失败,t(440)=4.00,p<0.001。两个年级学生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差异显著,t(440)=2.13,p<0.05,t(440)=2.20,p<0.05,初一年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反应都更强烈。五年级学生抱有更强的内部学习动机,t(440)=2.36,p<0.05和外部学习动机,t(440)=3.76,p<0.001。
零级相关:研究中涉及各变量的相关如表2所示。由于初一和五年级数据在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模式的相似性,合并五年级及初一的数据来进行相关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家長对学业成功强调与对学业失败的弱化、家长对学业成功的弱化与对学业失败的强调这两对变量呈显著正相关,这也证明了先前的假设:以上两对家长教养行为总是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父(母)身上的,它们在概念意义上有相似性。从表2中可以知道:除了教养变量“弱化成功”与情绪、内部动机、自尊之间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之外,其他三个家长教养变量强调成功、强调失败、弱化失败与孩子的内部动机四个维度,以及内部外部学习动机、自尊之间都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假设多数得到了初步支持,这是以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
(二)路径分析
为了更全面解释父母对学业成败的评价对子女的影响,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建立假设模型,试图评估父母对子女学业成败的评价与子女学习内部动机、学习外部动机、情绪体验和自尊的关系。因为成功和失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情境,因此本研究分别建立了成功情境下强调成功和弱化成功的模型,以及在失败情境下强调和弱化失败的模型。
图1展示的是成功情境的路径分析,即当采用“强调成功和弱化成功”为父母对子女学业成败的反应时,假设模型在各拟合指标上的结果为χ2 (443) =991.44,p<0.05,CFI=0.86,TLI=0.84,SRMR=0.08,RMSEA=0.06。从假设模型可以知道:父母对成功的强调会导致孩子面对成功时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β=0.573,p<0.001)、更强的内部学习动机(β=0.180,p<0.001)和更强的外部学习动机(β=0.176,p<0.001),以及更高的自尊(β=0.201,p<0.001),父母对成功的弱化也会提高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β=0.110,p<0.05)和外部学习动机(β=0.160,p<0.001),但父母对成功的弱化对子女的自尊没有影响(β=-0.069,p=0.116)。父母强调成功和弱化失败之间的相关不显著(β=0.018,p=0.736)。
进行失败情境的路径分析,即当采用“强调失败和弱化失败”为父母对子女学业成败的反应时,模型如图2。假设模型在各拟合指标上的结果为χ2 (443) = 915.87,p<0.05,CFI=0.87,TLI=0.85,SRMR=0.08,RMSEA=0.06。这些拟合的结果说明假设模型和观察数据之间有相对好的拟合。从假设模型可以知道:父母对失败的强调会导致孩子面对失败时更加消极的情绪体验(β=0.463,p<0.001)、拥有更强的外部学习动机(β=0.319,p<0.001)和更低的自尊(β=-0.104,p<0.001),但并未发现父母对失败的强调会削弱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β=-0.077,p=0.206),同时发现了父母弱化失败对孩子的自尊产生正面的影响(β=0.053,p<0.005),以及弱化失败对孩子内部动机的正面影响(β=0.240,p<0.001),而且弱化失败与强调失败二者之间的相关是显著的(β= -0.126 ,p<0.05)。
研究基本证实了假设:强调成功的家长评价对孩子的内外部学习动机、积极的情绪体验、自尊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弱化失败的家长评价对孩子的内部动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强调失败的家长评价对孩子的自尊、内部学习动机有负面影响,对消极情绪体验和外部学习动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并未发现弱化反应——弱化失败和弱化成功,与孩子的结果变量之间产生很多的相关,这可能是测量弱化反应的问题题量过少(每个变量由两个条目测量)造成的。
四、討论
本研究发现:对于所有年纪的孩子而言,家长对他们学业成功的强调可以正向预测他们面对成功时的积极情绪、外部和内部学习动机,家长对学业失败的弱化可以正向预测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孩子在学习上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可以正向预测他们的自尊。同样,家长对他们学业失败的强调可以正向预测他们面对失败时的消极情绪和外部学习动机,而对内部学习动机和自尊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家长对成功和失败的强调关系到孩子产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要么与他们所经历的事件的属性(成功或失败)有关,如开心、难过;要么与经历了他人评价之后的自我意识有关,如自豪、羞愧、内疚。有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评价的时候可能有意识地诱发孩子自我意识的情绪,比如羞愧。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对这样情绪的诱发,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本研究也发现,家长对孩子失败的强调会对孩子的自尊产生负面的影响。前人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学业能力的知觉会影响到孩子对自身学业能力的知觉,而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家长对学业评价的影响力远不止于孩子的学业,还可能影响孩子对自己整体的看法。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在中国这个对学习如此重视的国家[14],孩子的学业表现很可能是家长评价孩子和孩子评价自己的最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家长对成功的强调和对失败的弱化会促进孩子的内部、外部学习动机,而家长对失败的强调会促进孩子的外部学习动机而抑制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以往研究发现,内部学习动机高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享受学习知识带来的乐趣,外部学习动机高的孩子可能为了赢得别人的表扬,或者出于其他功利性目的而学习。而家长强调成功、弱化失败的举动,一方面让孩子看到努力学习的结果是值得的、美好的(被夸奖),进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好可以赢得爸妈的欣赏,进而为了再次取悦爸妈而努力,所以说强调成功、弱化失败促进了孩子的内外两方面动机。对于家长强调失败的举动,受到家长负面评价的孩子很可能将学习看成是不那么美好的事,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就越少了,于是内部动机也降低了。
本研究取样的被试家长来自沿海发达城市深圳和广州,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教养方式与教养观念可能与城市开放包容、国际化的特点有关。进一步研究可以从文化欠发达地区比如农村取样,以进一步验证并丰富结果。
注:本文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课题: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17JSSKT009)。
参考文献
[1]Bouffard,Thérèse,Boisvert,Martine,& Vezeau,Carole. The illusion of incompetence and its correlate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1-46.
[2]Lewis,Michael,Takai-Kawakami,Kiyoko,Kawakami,Kiyobumi,& Sullivan,Margaret Wola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responses to success and fail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0(1),53-61.
[3]Chemers,Martin M,Hu,Li-tze,& Garcia,Ben F.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first year college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adjust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93(1),55.
[4]Miyamoto,Yuri,& Ma,Xiaoming. Dampening or savoring positive emotions:A dialectical cultural script guides emotion regulation[J]. Emotion,2011,1346.
[5]Henderlong,Jennifer,& Lepper,Mark R. The effects of praise on children's intrinsic motivation:a review and synthe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2,128(5),774.
[6]Deci,Edward L,Koestner,Richard,& Ryan,Richard M.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xperiment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6),627.
[7]Bronstein,Phyllis,Ginsburg,Golda S,& Herrera,Ingrid S. Parental predictors of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in early adolescence:A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5,34(6),559-575.
[8]Pomerantz,Eva M,Ng,ooooFF,& Wang,Qian. Culture,parenting,and motivation:The case of East A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Advances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2008,209-240.
[9]Pomerantz,Eva M,& Dong,Wei. Effects of mothers'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compete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mothers' theories of competenc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950.
[10]Rosenberg,M.,Schooler,C.,Schoenbach,C.,& Rosenberg,F. Global self-esteem and specific self-esteem:Different concepts,different outcome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5,141-156.
[11]Deci,Edward L,Koestner,Richard,& Ryan,Richard M.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xperiment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6),627.
[12]徐兴鸿. 初中生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 [D].广州:广州大学,2012.
[13] Roche,Kathleen M,Caughy,Margaret O,Schuster,Mark A,Bogart,Laura M,Dittus,Patricia J,& Franzini,Luisa. Cultural Orientations,Parental Beliefs and Practices,and Latino Adolescent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3,1-15.
[14]Li,J. A Cultural Model of Learning Chinese “Heart and Mind for Wanting to Learn”[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3),248-269.
(作者單位: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珠海,519000;2.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 510006)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