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从“考试者”走向“创造者”

2016-03-18姜卓

考试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评价模式教育改革

姜卓

摘 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样改变课堂评价模式,是每一名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改革 评价模式 考试创新

“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

这是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的一段话,其中“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怎样由今天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如何让学生从“考试者”变成“创造者”,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课堂没有改变一直沿用1000多年留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教师是一言堂,老师拼命讲,学生拼命记,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社会对教育不满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教师不知道学生真的需要什么,教学经验化,用自己的经验看待学生的认知。孩子每天早上被父母送到学校,就开始了一天的“规律性工作”,在流水线式学习中,他们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问问学生们学习的目的,回答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考高分,为了考大学。除了“考”字外,他们什么都回答不上来,一旦高考结束,很多同学便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我们应怎么做

1.实现教师改变

习总书记在2013年9月9日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提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其中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终身学习、改革创新、投身实践。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必须实现自身的突破,教育改革首先就是教师的改变,能否适应自己角色的改变,将是教师在将来是否适合做一名教师的最起码的标准,今天的教师已经不是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了,所以如何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课堂,是每一名老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百年之前就看到的道理,却被渐渐抛弃或者远离。所以今天我们要重新树立教育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学(起点),教会学生如何学(要害),今后不教也能学(目标)。

2.改变上课模式

不是说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好,只能说它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灌输式的教学,把学生的创造力在教育过程中基本都埋没了。学生只会接受前人的知识,而自己没有发明和创新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都会游泳的理论,可是从未下过水,掉到水里后果可想而知。顾泠沅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现在课堂要求总体偏高,学生负担重,不少学生疲于应付,成长空间显得狭小。学生独立分析和探究常被忽视,学习的兴趣和幸福感不是多数学生的事情。症结所在:第一,学生不会自学。学习要靠每位学生的自觉行动,这种自觉有两个起点——自读(书中学)和自做(做中学),教学要摆脱灌输式,非得凸显这两个起点不可。第二,班级划一要求缺少针对性。教师要顾及40余人的班级集体,但对每位学生如何动起来、如何面对他们的个体需求(基础、特点、差别),尚需理清思路,寻求具体的行动方式。必须改变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要从幼儿园开始,为什么小学三年级以前不准许留作业就是这个道理,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中,尽量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加强对于特长的培养和挖掘,进入初高中以后,课堂上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在有些问题上应该鼓励学生再次探索。学生不应该是一堂课里最底层的听众,而应该是课堂的主体。

3.改变评价机制

“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没有培养出大师?”,钱学森的疑问至今让无数教育者汗颜,今天的改革是让老师戴着脚镣在跳舞,如何在分数标杆下进行人的教育,这个命题可能是无解的。中国的基础教育能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掌握知识,成为分数上的赢家,可是却成了抹杀孩子创造力与天赋的罪魁祸首。如果放开手脚,完全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那么学生如何在高考中突出重围?中国教师在英国的经历已经说明,我们的教育手段对知识的强化记忆是无人可比的,而这恰恰适合现在的高考制度。在统一的评价体系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如何共存?教育改变命运这话是对的,但是我们只看到了她的最低程度,把教育当做通往最好学校的通行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必须改变评价机制,引入更多的评价手段,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使教育系统的评价真实可靠,不是人情关系而用具体数据说话,对学生未来具有实际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几句形式上的评语,同时把评价纳入高校录取统计,不能只向分数看齐。即便在现阶段无法放弃考高的模式,也必须把高考的指挥棒用好,使它真正与现阶段准备进行的高考改革方案相匹配,绝对杜绝老师猜出题人的意图,出题人又反过来猜教师的教学。如此恶性循环,在教师与出题者较量中,倒霉的是学生。学校本来是提高学生自我能力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知识的工厂,大学不是大楼,大学是大师。

总之,教育的改革之路应该还有一段路程,在改革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外国情的差异,千年的历史积累,不是说改就改的,也不是完全的西化就是改革,我们应该探索一条适合培养人才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把孩子的培养与分数,不再简单地画等号时,让学生能真正从“考试者”变成“创造者”,教改也许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2]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9日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

猜你喜欢

评价模式教育改革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创新
浅谈技工院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