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8-12-18赵桂琴郭振峰
赵桂琴, 郭振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 心血管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19)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管腔发生狭窄或堵塞等病理性变化,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引发心绞痛、胸闷、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1-2]。目前CHD致病机制尚未阐明,多数学者[3]认为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史、年龄、遗传等均可能是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4]显示,凝血系统与CHD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硬化形成、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过程,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堵塞,导致CHD发生。纤维蛋白原(Fg)已被证实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降低Fg水平对预防CHD和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5]。血栓前体蛋白(TpP)作为一种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反映血液循环中凝血酶的活性[6-7]。本研究探讨CHD患者Fg、Tp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CHD患者115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测提示心肌缺血及血清心肌标志物含量升高,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根据冠脉病变程度,采用SYNTAX评分将CHD患者分为低危组(SYNTAX积分1~22分)48例、中危组(SYNTAX积分23~32分)42例和高危组(SYNTAX积分≥33分) 25例。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8]的诊断标准; 年龄40~78岁; 临床资料完整;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或恶性肿瘤患者; 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受损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者; 对造影剂过敏者。同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3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年龄40~75岁。
1.2 方法
所有CHD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 mg, 术前行Allen试验阳性。消毒铺巾后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取桡动脉或股动脉作为穿刺点,置入动脉鞘管,术中给予3 000 U肝素,在冠脉开口行多角度、多体位投照观察冠脉病变情况并记录造影结果。由本院2位经验丰富的冠心病介入诊疗医师目测判定,冠脉狭窄程度以血管内径狭窄的百分数表示,经造影结果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血管中至少1支血管狭窄程度≥50%即可诊断为CHD。
1.3 评价指标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史、糖尿病史及高血压病史,行常规血液、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抽取受试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 并均分为2份,1份用于常规血脂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另1份在3 000 转/min下离心10 min, 留取血浆并保存于-80 ℃冰箱中,待测备用。血浆Fg检测采用MAXA190行全自动血凝仪, TpP检测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仪器为Desk Jet 200CCT biocell 2010型酶标仪,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麦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 评价标准
冠脉病变程度采用SYNTAX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冠脉狭窄程度、分叉病类型、边支血管病变类型(发出角度、开口、迂曲等),有无钙化和血栓小血管病变,采用2.11版本SYNTAX积分计算器计算每位CHD患者SYNTAX评分。SYNTAX评分越高表示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组患者在TC、LDL-C、Fg、TpP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G和HDL-C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严重程度CH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在TC、LDL-C、Fg、TpP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各指标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将各指标与SYNTAX积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 Fg、TpP、LDL-C与SYNTAX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9、0.258、0.212,P<0.05), 其他因素与SYNTAX积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3。
3 讨 论
Fg即凝血因子I,研究[9]显示, Fg与CHD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血液中Fg浓度显著升高能够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研究[10]显示,血浆中Fg主要参与血管内血栓形成,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过程中起着增强作用,机体内Fg水平升高能够增加血液黏度、诱导血小板活性增加发生聚集,降低血液流动性,而血液流变学改变使血管壁切流速度降低,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曾庆华等[11]发现Fg及其降解产物在CHD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与纤维斑块稳定性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国外研究[12]认为,高水平Fg可能与冠状动脉受损的数目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Fg能够作为预测冠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指标之一。魏悯等[13]对100例CHD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调查发现,高水平Fg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水平Fg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 CHD患者血浆中CH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通过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CHD患者体内Fg水平含量比较发现,随着CHD患者血浆中Fg水平越高, SYNTAX评分越高,即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同时将血浆中Fg水平与冠脉病变SYNTAX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Fg与SYNTAX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9,P<0.05), 这与戴青原等[14]研究结论相一致。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BMI: 体质量指数; TC: 总胆固醇; TG: 甘油三酯;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g:
纤维蛋白原; TpP: 血栓前体蛋白;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不同严重程度CH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BMI: 体质量指数; TC: 总胆固醇; TG: 甘油三酯;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g: 纤维蛋白原; TpP: 血栓前体蛋白。
血栓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pP是血栓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产物,是由凝血酶作用于Fg所产生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人体内血浆中TpP水平含量升高,表明体内有内皮损伤、凝血反应[15]。研究[16]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TpP出现时间要早于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且在患者出现胸痛6 h内, TpP浓度达到极值,临床上对于6 h内出现胸痛患者,在排除肺梗死、深静脉血栓等急性血栓时,能够及早对急性心肌梗死作出诊断,指导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从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 CHD患者血浆中TpP水平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且随着CHD患者血浆中TpP水平含量升高, SYNTAX评分越高,而将CHD患者血浆中Tp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SYNTAX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TpP与SYNTAX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8,P<0.05), 提示Tp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即血浆中TpP水平越高, SYNTAX积分也越高,冠脉病程程度越严重。
研究[17]发现, CHD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患者饮食习惯、自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赵力等[18]研究显示,血脂代谢异常作为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TC和LDL-C异常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 CHD患者与正常人TC、LDL-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且在不同病变程度CHD患者中, TC、LDL-C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TC、LDL-C等指标与SYNTAX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 LDL-C与SYNTAX评分存在较弱相关性,说明血脂含量异常也是引起CHD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临床上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对于预防CHD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表3 各指标与SYNTAX积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BMI: 体质量指数; TC: 总胆固醇; TG: 甘油三酯;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g: 纤维蛋白原; TpP: 血栓前体蛋白。
综上所述, CHD患者中Fg和TpP水平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升高,且Fg和Tp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即Fg和TpP水平越高,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