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

2018-12-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2期
关键词:脑髓鞘内异烟肼

田 园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7)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不够全面,患者忽略了结核性脑膜炎的严重性[1]。因此,导致耽误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最佳时机,加重了患者的病情,情况严重则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为患者鞘内注药是当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方式之一,鞘内注药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住院的天数。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鞘内注药的治疗,能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所接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0例均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院内所接收的患者。其中40例患者为参照组(A组),剩余40例患者为观察组(B组)。院内对A组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A组患者的年龄13~64岁,中间值(35.68±1.62)岁。对B组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取鞘内注药治疗,B组患者的年龄15~63岁,中间值(26.34±1.82)岁。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1.2 方法:①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使用抗结核、保肝、脱水剂等常规性药物,即为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后,适当调整药物治疗剂量,同时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剂进行交替使用。B组在常规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取鞘内注药治疗[1]。鞘内注药的主要用药为地塞米松与异烟肼,异烟肼具有杀菌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地塞米松的作用是能够加快患者脑髓液的循环,避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再次产生积水。加入等体积的鞘内注药的药物(即地塞米松50 mg,异烟肼100 mg),通过腰椎穿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注射。加入等体积的鞘内注药的药物(即地塞米松50 mg,异烟肼100 mg),通过腰椎穿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注射。每次完成药物注入后,进行颅内压测试,记录颅内压变化情况。在后续治疗中,结合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②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在接受鞘内注药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生活饮食安排。应该在基础的营养的条件下再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并且易消化的瓜果蔬菜。忌食酸辣油炸不健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绿色有机食物,补充每日所需要的维生素C。拒绝暴饮暴食,力求做到“三不”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1-2]。

1.3 疗效评定标准:对比A组与B组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治疗效果的标准为:痊愈:脑髓液细胞和脑髓液蛋白恢复正常值,患者的头痛、发热等症状消失;有效:脑髓液细胞和脑髓液蛋白值接近正常值,患者的头痛、发热等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结脑髓液细胞和脑髓液蛋白值没有发生变化,患者的头痛、发热等症状依旧,没有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实验中均将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归纳处理,采用χ2对计数的数据进行表示,如果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该实验的数据具有统计的意义。

2 结 果

2.1 A组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有20例(50.00%),有效的有13例(32.50%),无效的有7例(17.50%),A组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82.50%。B组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有24例(60.00%),有效的有14例(35.00%),无效的有2例(5.00%),B组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5.00%。B组实施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明显要高于A组采取保守护理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P<0.05,χ2=12.021。

2.2 鞘内注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的时间、脑髓液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脑髓液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低于常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P<0.05,χ2=10.198。患者的住院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的时间、脑髓液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脑髓液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见表2。

表1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典型症状缓解的时间对比(±s)

表1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典型症状缓解的时间对比(±s)

数据(d) A组 B组 t P脑膜刺激征消失的时间 27.13±5.78 21.32±5.12 5.5740.014脑髓液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 32.83±6.41 26.75±4.93 8.4710.004脑髓液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 36.14±6.82 28.74±5.3411.441 0患者住院时间 42.48±7.23 40.63±5.63 5.5470.043

3 讨 论

目前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全新的手段。鞘内注药的特点主要在于能够清除患者的炎性渗出物,降低患者脑髓液中的蛋白,缓解脑膜刺激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蛋白值、细胞值恢复到正常,缩短结核性脑脑膜炎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病情的好转[3]。鞘内注药治疗换还有利于结合毒素的清除,避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结合毒素的再生成。鞘内注药的主要用药为地塞米松与异烟肼,其主要的作用是减少患者脑髓液的产生,降低脑膜粘连增厚的可能性[4]。异烟肼主要是对患者的脑髓液起到了杀菌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地塞米松的作用是能够加快患者脑髓液的循环,避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再次产生积水[5-6]。因此,对于需要进行治疗患者来说,除了保守治疗以外,对患者采用鞘内注药治的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本次的研究可知,鞘内注药在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疼痛方面效果显著,鞘内注药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相对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了10%以上。因此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注射鞘内注药是非常有必要的,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髓鞘内异烟肼
关于药物异烟肼分析方法的教学讨论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异烟肼,抗结核药咋成了“毒狗杀器”
异烟肼毒杀狗?国外有没有先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化疗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鞘内药物治疗1例报道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