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分析

2018-12-14张兴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血压控制满意度

张兴祥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干预中应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收治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家庭医生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有益于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改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家庭医生综合干预;社区高血压;干预应用效果;满意度;血压控制

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削弱,外加血管弹性差,因此发生高血压的概率较高。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服药的情况下依旧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究其原因,主要为患者治疗配合度低,生活质量较差,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1]。家庭医生与护士通过分工合作,能有效弥补临床医生缺少宣教时间短板。家庭签约服务属于现代化的服务体系,但多数社区居民对此种服务工作缺乏了解。本文就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33例,女7例;年龄51~67岁,平均(58.0±7.2)岁。观察组男32例,女8例;年龄52~67岁,平均(59.2±7.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出院叮嘱,均衡饮食、增强锻炼、按时用药等。观察组高血压患者除了予以常规的出院叮嘱之外还予以家庭医生综合干预:①建立管理小组:根据护士的自身能力和条件分配任务,有效地进行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属于团队式合作模式,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互相鼓励支持;并且护士还要协助医生指导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相互理解、尊重、交流以及督促;为慢病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计划,纠正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②血压测量指导:以患者的年龄、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措施,并指导患者掌握血压监测方法,学会自主进行血压监测[2]。③健康宣讲:为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以及了解程度,需要为患者派发健康知识手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④定期随访:通过QQ、电话、短信、微信、上门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评定,如果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在140mmHg,90mmHg及以下,则评定为血压控制达标,反之则评定为血压控制未达标。②满意度:将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量表用于评定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内容包括5项,即干预操作技能、日常干预、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整体评价。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获得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a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21/40)(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环境、日常干预、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整体评价干预满意度分别是97.5%(39/40)、97.5% (39/40)、97.5% (39/40)、95.0%(38/40)、97.5%(38/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 (33/40)、82.5%(33/40)、80.0%(32/40)、80.0%(32/40)、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中,可危害到人体脑、心等重要靶器官,病情进展严重时不仅会导致心衰、冠心病与脑卒中等疾病,还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属于一种社区健康服务新模式,其主要指社区医疗机构相关医护人员通过自主签约的方式提供给社区居民互动性与持续性的医疗健康服务,这种签约方式能使医护人员与社区居民构建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进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医疗卫生服务,合理指导居民就医,最终完善分级诊疗系统,达到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能确保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和满意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当下家庭签约医生的主要服务对象依旧为重点人群,特别是长期卧床需要接受家庭医疗护理的服务对象。在医生上门服务时,护士提供的家庭护理指导,能使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相关实践表明,通过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不仅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的血压,还能够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保障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患者以一种更为积极和正面的心态看待自身的病情。家庭医生与护士通过分工合作,能有效弥补医生缺少宣教时间短板。家庭签约服务属于现代化的服务体系,但多数社区居民对此种服务工作缺乏了解。团队中诸多家庭医生也由于繁忙的门诊医疗工作而无法顾及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的宣教工作。因此,护士在开展长时间的护理服务时可对居民进行签约服务模式及制度方面的宣教,有利于居民尽快了解到这项服务的优势和作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说,对高血压患者予以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国峰,张秀娟.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4):457-459.

[2]丁芝,朱慧君,刘伟.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和管理的效果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7,7(3):352-354.

[3]尚才兵,刘峰,梁锐.家庭医生模式下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130-132.

[4]王甦,周鑫,龚睿婕,等.家庭医生医护团队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2):244-246.

猜你喜欢

社区高血压血压控制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
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