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治进展研究

2018-12-14崔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临床表现治疗诊断

崔超

摘要 目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于中青年非哺乳期女性,近年来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桨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临床表现较为多样,且极易与其他乳腺炎病症相混淆,常出现误诊。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与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的相关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治进展做出研究讨论。

关键词 桨细胞性乳腺炎;诊断;治疗;临床表现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Mastitis,PCM),该病又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乳腺炎疾病的具体类型。PCM以中青年非哺乳期女性为多发群体,年龄多集中在25~40岁。从整体上来说,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5.4%。患有该病症的患者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乳房处存在炎性肿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进程的延伸,逐步出现溃破、流脓、坏死的现象[1],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范围广、发病快的特点。

病因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现代医疗科学技术也不断更新,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检测、疗效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就其发病机制来说尚未做出明确说明。从整体上来说,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病因包括直接性和易感性两种因素。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直接因病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乳头发育不良,患者的乳头呈内陷状,乳管非正常发育,使得分泌物在排出过程中存在受阻情况;②外源性细菌感染,主要是指在临床操作或者发生外部创伤过程中出现的细菌感染情况;③免疫系统问题,机体体内的免疫系统对乳腺组织产生了异常应答情况;④患者的乳管发生退行性变,使得其乳管周围的组织及上皮细胞出现退化现象,阻碍乳管排空,进而出现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易感因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生活习惯不合理,如吸烟、束胸等,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烟龄越长的个体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可能性则越大;②机体元素缺乏,女性如果多次口服避孕药则会增加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多次使用药物流产或者人工流产的女性来说,因其内分泌紊乱导致患者卵巢内的激素分泌比例不均;③存在感染性疾病,患者此前有过分枝杆菌感染则会导致其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概率增加;④情绪起伏较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产生与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的长期滋生有关,还与患者的长期疲劳存在一定联系[2]。

临床表现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炎疾病的具体类型。浆细胞性乳腺炎以中青年非哺乳期女性为多发群体,年龄多集中在25~40岁。患有该病症的患者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乳房处存在炎性肿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进程的延伸,逐步出现溃破、流脓、坏死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范围广、发病快的特点。

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临床上根据患病程度的不同,具体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即慢性期、亚急性期及急性期。首先,慢性期仅表现为乳房周围有界限不清、质地较硬的肿块;其次,亚急性期与急性期相比症状有所减轻,硬结范畴有所缩小;最后,急性期的乳房表现为红、肿、热、痛,触摸下可发现一定的硬结,经临床检查患者的血象较多,但是并没有升高表现。

诊断

辅助检查: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有的X线检查难以从根本上确诊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X线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则是乳腺导管造影,且要结合临床表现才可以进一步提高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准确性。现阶段,磁共振成像(MRI)在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确诊方面的精准性要高于CT,将浆细胞性乳腺炎影像学检查手段的精准性进行排列则为MRI>CT>超声。但是值得说明是,超声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灶定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不可否认,多用于直径>5mm的病灶[3]。因此,超声是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检查的常用手段。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不具备特异性无创辅助检查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确诊浆细胞性乳腺炎,各类常用的临床辅助检查方式所得出的检查率相对不高,因此,时常会出现漏诊及误诊的情况。

病理活检: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慢性疾病,具体可以划分为炎症期、脓肿期、瘘管期:①炎症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多表现为MDE,因患者上皮角质堆积导致其出现异物肉芽肿性反应,使得患者乳腺大导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患者的乳管周围;②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以IGM、PDM为主,是建立在炎症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基础之上,出现穿孔后形成异物巨细胞、异物肉芽肿、囊实性包块;③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多为IGM,患者的乳管形成大量坏死组织,逐步发展成为窦道及瘘管,使得乳管狭窄,严重时甚至闭塞。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处于急症期的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是指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而产生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给药方式则是给予广谱抗生素、甲硝唑,以此来达到控制炎症的效果。

孙勇等人在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治疗中以口服地塞米松、甲硝唑为给药方式,其中,地塞米松1.5mg/h,3 I次/d,甲硝唑0.4mg/次,2次/d,患者服用1周后仅单独口服地塞米松,至此,患者的用药剂量逐步减少。邵朝霞等人对于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者毗嗪酰胺药物实施联合治疗,治疗时间9一12个月。经过治疗后54例患者中,27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的时间内窦道闭合,16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完全愈合,11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病灶方位较以往有所缩小,经过为期2年的寻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

手术治疗: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的病症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其中包括临床表现、肿块大小、病灶位置等。

乳晕下乳管切除术多用于多个乳管溢液临床治疗中。乳房肿块患者以手术为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根据患者的病灶位置不同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肿块位于乳晕行环乳晕切口,合并乳头内陷行联合乳头畸形矫正术,如果患者的肿块区域距离乳晕较远则行乳腺线段切除术。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需要对患者的炎症进行控制,待炎症控制效果良好后方可行肿块切除术。

参考文献

[1]孙勇,佟玉文,徐海燕.血清ICAM-1,sICAM-1、hs-CRP在浆细胞性乳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6):658-660.

[2]部朝霞,邵力偉,陈春洲.小金胶囊配合手术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8,13(3):655-657.

[3]谭琳.地塞米松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9):102-103.

猜你喜欢

临床表现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