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上肢血管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18-12-14张佐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价值多层螺旋CT

张佐文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上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上肢血管损伤患者62例,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层螺旋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扫描。结果:MSCTA对病灶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上肢血管损伤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高,为临床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影像学资料。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上肢血管损伤;临床应用价值

螺旋CT可在短时间、不间断地完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容积扫描,成像时间快且经济实惠,是较多疾病临床辅助检查的首选方式。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较多文献报告目前在血管损伤疾病中,MSCTA对其应用效果较好,图像成像质量高[1-2]。为此,本文收集62例上肢血管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上肢血管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資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确诊存在上肢血管损伤患者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44~72岁,平均(63.1±3.1)岁。疾病类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5例,恶性骨肿瘤12例,外伤性动静脉瘘13例,前臂血管瘤22例。

纳入标准:①均经手术证实存在上肢血管损伤疾病者;②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未合并CT检查禁忌证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沟通障碍或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②孕妇。

检查方法:核对确认患者基本信息无误后,采用西门子Somatom-DifinitionAS对患者进行扫描。CT平扫设置参数:管电压110~120kV,管电流210mA,间距1mm,螺距设置为mm(原文无数据),准直器0.625mm×64mm,层厚5.00mm,机架转速0.5s/r,扫描完成后将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层厚0.5mm。对患者进行平扫后再完成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以注射速度3.5mL/s将优维显注入于肘静脉,注射完成后采用同等速率注射20mL生理盐水冲洗,增强扫描参数设置:层厚1.25mm,螺距1.5,矩阵512×512,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扫描结束后以层厚1.0mm重建。

图像分析:将采集后的图像传送至后台工作站应用软件进行重建,运用图像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等方法,患者上肢血管图像,重建后图像可任意方向将三维数据进行投影,由两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图像分析,对照经手术检查结果,计算CT增强及MSCTA扫描对管损伤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如诊断意见有分歧时,结论再由两人探讨达成一致。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等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CT增强及MSCTA对62例血管损伤患者病灶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比较情况:MSCTA通过后期重建,在多角度结合横轴位图像对血管立体影像图进行了观察,MSCTA对62例血管损伤患者病灶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38%、96.77%,CT增强对62例血管损伤患者病灶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64%、67.74%,MSCTA对病灶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讨论

既往文献报告,MSCTA无创、直观、立体地显示血管损伤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结构,故对血管损伤的毗邻组织情况更加明确[3]。本组研究中对62例上肢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不同方案影像学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MSCTA检查,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普通螺旋CT增强扫描,MSCTA检查与普通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存在后期重建。在林忠英等[4]文献中报告,MSCTA血管成像技术对扫描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只能在对比剂峰值时相时进行快速扫描采集数据,图像传送即可相关血管重建。在本组研究中,对于血管损伤患者主要运用MPR、SSD、MIP、VRT等重建技术,VRT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在显示上肢血管中立体感高,空间关系明确;MIP成像即时以轴为中线,进行多个角度的转动;MPR主要作用是显示任意断面角度斜面位成像;SSD可增加空间立体感,以使解剖位置明朗,虽每项重建技术均存在不足,但联合使用可有益于提高图像质量[5]。

本组研究中,在由两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后发现,CT增强对62例血管损伤患者病灶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64%、67.74%,MSCTA对62例血管损伤患者病灶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38%、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证实MSCTA相对普通螺旋CT增强扫描,更有益于检出上肢血管损伤病灶,提高其诊断准确率。MSCTA在多角度显示管壁、瘤腔具体位置的基础上,清晰地显示经对比剂强化的血管外形、走向、异常改变的所在位置,突出了血管损伤,更有利于手术,能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上肢血管损伤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高,能为临床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影像学资料。

参考文献

[1]任佳慧,彭艾.慢性肾脏病心血管损伤的临床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16,38(11):691-695.

[2]冯凡哲,何晓清,徐永清,等.临时血管转流术在四肢血管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6,37(5):290-293.

[3]杨燕.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4(6):144.

[4]林忠英,蔡爱露,杨晔,等.四肢血管球瘤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10):945-947.

[5]梁康炎.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1-2.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价值多层螺旋CT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