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8-12-13张会芹
张会芹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究其本源是个习惯的问题,良好的习惯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趋势和需要,通过孩子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语文的学习,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认知 引导 训练 榜样 示范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初始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可以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对好习惯的认知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这样学生们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采用易懂的道理和具体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形成一种内在动力,自觉主动地用好习惯管理自己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不健全、稳定性差等特点,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认识到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通過一些他们身边的实例:如写字潦草的作业会使同学们和老师不愿看,就连自己以后也可能不认得,让学生认识到坏习惯所带来的危害,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好习惯的重要前提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形成他们的一种内在的需要,唤醒他们的自身驱动力。
二、引导学生形成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改掉坏毛病、强化好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意志力和自制力,通过严格的反复训练,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效。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教育学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一)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个性特征严格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的需要的不同,区别对待,即使对同一种学习习惯的要求,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也要有所区别。要做到因材施教,切合实际。
(二)培养学生持久的意志力。要监督学生严格按照要求去做进而养成自觉按要求做的习惯,如: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记录优美词句的习惯,开始时教给学生方法,到了中高年级时,只针对个别学生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养成这一好习惯。
(三)因材施教,教给学生最有效的方法。要教给学生方法并给予示范,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同时,更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去根除与之对立的不良习惯。学生领悟正确的方法后,还应当使学生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三、好习惯的培养重在训练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内外多种有利条件给学生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教育学生善于抓住机会,进行自觉训练。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不能脱离听说读写的过程孤立地进行,离开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语文习惯的养成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看,如果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不得法,有可能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反复抓,如:教师在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时,引导学生抓住小组交流的实践机会,次数不多的课堂发言是一种提高的机会,积极参加朗读、演讲比赛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还应引导学生在活动课程及课外时间里强化练习,以便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发挥榜样的标杆作用
要根据学生崇拜榜样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强有力的动机的支持下,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学生中的好典型是最贴近的榜样,如让学生当“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更多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同时,因为同学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讲得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这种带动作用,更多的学生会在榜样的影响下,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发挥好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就是孩子的第一榜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学生对教师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却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特征。因为在以后不断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回忆起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的意识:我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我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延伸,在课堂教学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要做到,也就是教师应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在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当学生发表看法时,教师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说完,再引导学生认识不足,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如果教师发现错误便立即打断,不仅挫伤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同时没有起到认真倾听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倾听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更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鲜明的榜样。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教师应多采取分组进行竞赛、游戏等活动形式,设计学生身边生活体验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时,要以教学方法的原则创设语言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培养因素,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增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不拘形式的说,大胆的发表建议。
总之,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时间内很难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使他们在家校和社会提供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