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幼儿错误行为的处理
2018-12-13李海洪
李海洪
摘 要:幼儿在日常教学中的不规范错误行为,教师粗暴的惩罚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还直接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应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其自身实际情况分析,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多形式的教育方法,进行正确评价,在充分尊重幼儿自尊和年龄特点的前提下,正面强化,引导幼儿学会提出合理的、能理解的行为要求,从而最终达到幼儿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错误行为 正确引导 解决 评价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面对幼儿各种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少教师通常采取对幼儿惩罚的方式。惩罚虽能快速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幼儿在受罚后会出现暴力行为或拒绝学习,对教师不友好,即使幼儿表现出顺从,也可能是出于怕再受罚。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处罚并不能让幼儿懂得行为的错误性,更不能使幼儿真正达到修正其错误的行为。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达到正确处理幼儿的错误行为。
一、首先了解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幼儿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学前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让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皮亚杰的观点明确指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和角度看问题或做事情,再加上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幼儿要什么家长给什么,要求他们自觉与人分享和给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调整自己对幼儿的期望,不要强求幼儿表现出超过其发展水平的能力;其次,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儿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再次,家庭的气氛和环境对幼儿影响很大,通常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出来的错误行为,实际上是对在家里形成的压抑或消极情绪的宣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丹·加特来博士分析了儿童错误行为的三种水平:第一种是尝试水平,是错误行为最温和的形式。在这一水平中,幼儿表现出的行为是尝试学习如何行动,试验周围环境以及人物对自己行为的反应。我们在班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犯错误:一边粗暴地抢别人的玩具,一边用眼睛偷看教师,这时教师必须严肃地告诉他应该把玩具还给别人并且道歉。教师虽不能过于严厉,但也不能对之放任,因为这时教师的任何笑意会让幼儿获得错误的信息,认为教师并不反对他抢别人的玩具。第二种水平是社会习惯水平。例如,幼儿在学习或生活中将某种错误的行为认为是对的,因为幼儿看到在社会环境中,同伴或家人曾这样做。有的幼儿说脏话,他并不觉得不对,因为他家人在生气的时候常说这些话。这时教师不能因此而惩罚幼儿,而要告诉他应该用其它词或其它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第三种水平是情感需要水平。幼儿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常以激烈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反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有意伤害其他小朋友,毁坏玩具图书等,这时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孩子压力感的真正来源,以及如何帮助他对压力做出正确的反应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做错事方面,对他们进行惩罚。
二、针对幼儿的错误行为,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对待幼儿错误行为的积极教育方式是教师对其正确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并实践正确行为的过程,目的在于以师生积极的互动方式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了解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情景与原因之后,应决定是进行个别引导还是集体教育。如果问题涉及一两个孩子的行为,适合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就尽可能私下里进行,以避免他当众出丑。但是在日常中,许多教师经常会把个别幼儿的错误公布于众,让全体幼儿引以为戒,使被批评的幼儿感到羞耻,这种感受会对其产生长时间的、甚至是终身的消极影响。
为了避免幼儿尴尬和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师可采用集体教育的方法。尽量避免点名批评个别幼儿,如:XX今天最不听话,老干坏事,大家不要和他玩。教师可用表扬其他幼儿使犯错误的幼儿改正过来,如:今天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都象XX一樣。这样既可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是教师面对幼儿错误行为的首要原则,但是绝不意味着教师迁就幼儿的错误行为。如果有的幼儿经教师多次提醒仍无改进,或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幼儿心情烦躁,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不能发挥作用时,教师可以让他暂时离开集体活动,或让他单独坐在较安静的地方。等待其冷静下来之后,教师再和他交谈已发生过的事情,通过有效的谈话使幼儿明白自己错在那里,该如何做。
三、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
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要帮助幼儿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而不仅仅让幼儿知道不应该做什么。要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能理解的行为要求,然后正面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使用强制的手段强迫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教师要有选择地忽略那些对集体影响不大的个别行为,为幼儿提供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们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不要立即介入。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他们自己解决。同时,幼儿也需要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机会越多,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幼儿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而且交流的内容容易被同伴之间相互理解,如果这时教师的介入,以成人的思维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引起幼儿间的误解。对待发生频繁的、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行为,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游戏活动,使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教师处理幼儿错误行为以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
通过以上方面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引导幼儿逐步建立自我纠正错误行为的能力,最终达到幼儿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目的。
结语
幼儿错误行为的正确处理,充分体现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的艺术和人格魅力,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祥云.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J].东方教育,2011-01-10.
[2]刘虹.对待幼儿错误行为的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8-07-25.
[3]何叶.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D].西南大学,2012-05-25.
[4]岳波.正确引导,架起幼儿成长的桥梁[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