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8-12-13,,
,,
新降糖药的上市给糖尿病病人带来了新的曙光,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仍然不容忽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恢复慢,是导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1]。临床主要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对称性,肌电图检查可发现F波异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等周围神经损害征象[2]。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周围神经治疗DPN,疗效往往差强人意[3]。本研究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采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DPN,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60例DPN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0岁~72岁(54.32岁±8.23岁);病程0.5年~16.0年(8.36年±4.25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8岁~70岁(56.75岁±7.46岁);病程0.6年~15.0年(8.21年±4.33年)。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DPN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糖尿病及DNP诊断标准;②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如颈腰椎病变导致神经根受压、脑血管意外、吉兰-巴雷综合征、严重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药物毒性引起者等;③接受糖尿病正规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
1.4 排除标准 ①未能将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者;②合并心、脑、肝、肾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合并糖尿病其他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者;④皮肤黏膜溃烂、皮肤感染不适合刺络放血治疗操作者;⑤妊娠、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脱落标准 ①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参加研究者;②疗程未结束退出试验者;③受试者依从性差,影响有效性评价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基础治疗 两组病人均予糖尿病正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控制、口服药及胰岛素降糖治疗等,使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停用其他DPN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
1.6.2 治疗组 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暴露指/趾端,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用棉签蘸取安尔碘充分消毒穴位局部皮肤,以一次性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穴位2 mm~3 mm,快进快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后用干棉球止血。每次选用3个~5个穴位,十二井穴交替使用,隔日1次或1周3次,共治疗30 d。
1.6.3 对照组 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0.5 mg,每日3次,共治疗30 d。
1.7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参照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筛查表(MNSI)进行体格检查并评分,最后计算治疗前后MNSI总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肌电图检查,观察两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NCV与MNCV。
1.8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DPN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肢体肌力、肌张力、肢体活动度均正常,MNSI积分减少≥90%,神经电生理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比治疗前提高3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MNSI积分减少≥70%且<90%,神经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1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稍有改善,MNSI积分减少≥30%且<70%,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且<1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NSI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MNS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N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MNSI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NSI积分比较(±s) 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MNCV、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m/s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DNP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高血糖被认为是导致DNP的主要因素。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可导致血旺细胞受损,微血管受损、代谢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一系列病变[6];甲钴胺为目前主要的DPN治疗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髓鞘和轴突的形成再生,修复受损神经来缓解DPN 引起的疼痛、麻木[7],但临床疗效差强人意。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DNP是消渴病日久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属于中医“痹证”“痿证”范畴,该病多因久病不愈,气虚血滞,痰瘀互结,脉络闭阻不通,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故而出现肢端麻木不仁、刺痛、乏力等症状[8]。《灵枢·九针十二原》:“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指久病不愈、络脉瘀阻之类的病变,应用刺血之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指出无论虚实,必先祛除血脉中的瘀滞。因祛血瘀有利于气机畅通,而正常的气化功能又有利于除瘀滞,生新血,从而达到气血和调,百病乃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络放血疗法能改善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微循环,调理神经功能[9]。井穴是五腧穴之首穴,位于四肢末端,为十二经脉阴阳之气始发之处,经脉之气交接于四末之所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二十走气以行,皆在五腧也”,《类经》记载“脉气由此而出,如井泉之发,其气正深也”,强调了井穴之于人体阴阳气血,犹如河流之源头;井穴刺络放血能够达到调整阴阳、疏经通络、祛瘀生新、除痹止痛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MN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运用十二井穴刺血疗法不仅能缓解肢体感觉异常、麻木及灼热感等神经症状,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NP疗效较好,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懂、见效快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