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诗“天阙象纬逼”试释

2018-12-13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对偶杜诗格律

胡 健

宋代以来,注杜诗的人非常多,但是,仍然有不少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莫砺锋先生在《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一文中,列举了九个纷争歧出的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一句的解释。

对此,仇兆鳌认为诸家共有“八说”,实际上,宋代以来的杜诗读者基本分成两派意见:一是认为“阙”字有误,提出了很多异文,但最后都集中在“闚”字上;二是“阙”字不误,宋代以来多数注本持此说法,认同较多。又,“闚”是“窥”的异体字。因此,这一问题就集中表现在“阙”和“窥”的异文问题了。现在学界对此仍然纷纭莫一。萧涤非先生等著《杜甫全集校注》仍持“天阙”,但是并未作过多考释,同时,仍有一些学者力主“天窥”,如许永璋、郑文、周汝昌、韩成武、陈道贵等先生。因此,这个问题仍然有探讨的必要。

持“天窥”之说者,主要是两个方面说法。首先是格律修辞上,以韩成武《“天阙”应为“天窥”之误》一文为主要代表。该文主要排查了杜甫现存的12首五言八行仄韵诗,从律句、对仗和用韵上分析,认为这些诗歌大部分合律,大体体现了杜甫“尽量在五言八行仄韵诗中使用律句,追求用韵的严格,尽力在颔联、颈联处使用偶对,……有意地的把律诗的格局引入仄韵古体诗中”的心思。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则不够严密。第一,从格律与对偶方面的论证,都是旁证材料。而且,杜诗现存五言八行仄韵诗数量太少,“以杜证杜”的力度显得不够。第二,这12首诗并非都是符合声律平仄的,亦有出现不合的情况。而且,大部分合律,并不能认定《游龙门奉先寺》一诗就一定必须合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第三,韩先生的分析有误。我们可选《得舍弟消息》一诗分析为例,韩文指出,“除第三句外,皆为正格律句或变格律句,律句占全诗句数的88%”。我们可以先分析下此诗的平仄格律情况: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实际上,第四、八句中,“风”“回”“天”“东”四字皆平,难称正格律句或者变格律句,而颈联明显平仄相同,且不太对偶,颔联和颈联也未注意相粘。这样的分析失误还有很多,如分析《望岳》,认为“阴阳割昏晓”是合律,而与之平仄相同的前一句“荡胸生层云”不合律。又如,认为“年荒酒价乏”这样的三仄调诗句也合律。其实,巧合的是,《游龙门奉先寺》诗的平仄与此诗正好类似。如三、四联: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杜甫《得舍弟消息》一诗并无任何异文,所以平仄可以绝对确定。既然如此,若取“阙”字,在声律上并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地方。

再看对偶。律诗一般在颔、颈联处对偶,那么,12首诗共有24处对句。分析得知,对偶不甚工的有“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等二联,不对偶的有“长林何萧萧,秋草凄更碧”“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等9联。那么,作为同样形式的五言八句仄韵古体诗,就不能要求《游龙门奉先寺》的颔联一定对偶了。

其次是文献上的质疑,如李道贵先生就从反面立论。他认为“天阙”的证据不足,文献记载“龙门”称“伊阙”“阙塞”等,但就是不称“天阙”,《东都记》亦只是类比。而有明确文献称为“天阙”的却是牛头山,不是龙门。莫先生在其文中虽然倾向于“天阙”,但又认为它比较费解。所以,首先必须弄清楚“阙”的意思。

刘熙《释名》“释宫”:“阙,阙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前一个“阙”为名词,后一个“阙”字为形容词,即“缺”,是中间有缺的样子,同时也代指缺处两边。《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贾公彦疏:“郑司农云‘象魏,阙也’者,周公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阙高魏魏然,孔子谓之观。”又,《说文解字》:“阙,门观也。”段玉裁注:“《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观。其在门上者,则中央阙然,左右为观曰两观。《周礼》之象魏,《春秋》经之两观,《左传》僖五年之观台也。若中央不阙,则跨门为台。礼器谓之台门,《左传》谓之门台是也。此云阙门观也者,谓门有两观者称阙。”可见,阙在先秦就是一种建筑,又有“台”“观”“阙”等分别,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物体成双而相对。所以,“阙”字本有二义,一是指门的中间阙然,二是指门的两边,特指统治者宫殿前两侧的建筑物,来悬布法令,宣示政教,具有威严政权统治的象征意义。

那么“天阙”的意义如何呢?一般而言,基本意义有三:

结合“阙”字的涵义,其实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天阙”的第一义是“物体成双而相对”的引申。因为天星左右分布,中间即为阙,其本身亦可称阙。第二、三义则是宫前之“阙”的引申。

我们可以重新体会这首诗的表达内容。杜甫宿奉先寺,颔联写周边景色,颈联写到自己的感受。他感受到了龙门高耸的双阙直达天上,而星象逼压,感到空间广大无垠,而渐渐衣服凉冷,极有寒意。若用“窥”字,便没有了阔大的心境了。

总之,“天阙”从各方面都解释得较为合理,应该更接近杜诗原本面目。至于“天窥”,因为有蔡兴宗的版本依据,一时不能绝对舍弃,当备一说。

注释

①莫砺锋:《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第1页。

③这12首诗是《游龙门奉先寺》《望岳》《得舍弟消息》《赤谷西崦人家》《江头五咏·丁香》《屏迹三首·其一》《遣兴五首·其三》《遣兴五首·其五》《遣兴二首·其二》《遣兴五首·其一》《遣兴五首·其二》《遣兴五首·其四》

④韩成武《“天阙”应为“天窥”之误》,《唐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76-589页。

⑤还有“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骍弓金爪镝,白马蹴微雪”“未知所驰逐,但见暮光灭”“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等,皆不对偶。

⑥陈道贵《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天阙”、“天(闚)”异文之争考论》,《古籍研究》2014年第1期,第1-8页。

⑦(清)毕沅、王先谦著《释名疏证补》,光绪丙申刊本,卷五,第17页。

⑧《周礼》,《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元刻本,1980年版,第648-649页。

⑨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588页。

猜你喜欢

对偶杜诗格律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品味对称之美
贫困无田杜太守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悬剑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
诗词“申遗”,进退两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