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式教学”助力语文课堂
2018-12-12卢春芳
卢春芳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活动式教学日益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在“活动式教学”方面,涌现了很多卓有成就的语文名师和经典课例。然而,在有些语文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课堂活动肤浅化、无效化的现象。怎样理解语文课堂活动的“有效”?怎样让课堂活动有实效呢?
一、我的“有效观”
一块庄稼地,农民要给庄稼施肥。怎么看“肥效”呢?大家都知道,要看这一块地的庄稼整体长势如何,收成怎样,不能只挑选其中最好的几棵庄稼情况来评论肥料的效果。教学也是如此,检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能只看尖子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受益面,看每一个学生能否都从这堂课当中获益。学生受益面越大,就越“有效”。再者,要看学生是不是真正地“活动”充分,学生是不是在活动中获得了语文知识,增强了语文能力,获得了真切体验。
二、怎样让课堂活动有效
1.根据文章特点确定活动内容
文章的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所设计的活动内容也应不同。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文章特点,备“课堂活动”点。针对不同的文章,名师们匠心独运设计“活动点”,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上海市特级教师肖家芸,为故事味较强的文言文《狼》设计活动:一读、二译、三演、四评;在执教议论文《讲讲实事求是》则设计活动是:学生作为嘉宾上台交流预习感受、研读感悟,在选词准确、逻辑严密、义理深刻几个方面进行分组交流。
再如,湖北特级教师余映潮为感情细腻的《散步》设计的活动:请学生以“让我们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的句式说话;请学生试着为文章拟一个题目,要求能够表现你独到的课文味道;朗读课文;请学生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论。
2.要确定好活动顺序
余映潮老师说:“‘课堂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方式和内容上学习语言、学习技能、发展智力、培育思想的语文实践。‘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把老师在课堂上做的事情,分解为精细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尝试完成。”既然需要“细腻的操作步骤”,就要求课堂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展开。这个课堂活动的顺序,体现了教者的教学思路,遵循着一定的教育教学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上述肖家芸、余映潮两位老师的课例也体现了一种教学思路。一般来讲,前面的活动应是后面活动的铺垫,后面的活动应是前面活动的延伸与提高。
3.要明确活动的目的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要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活动不是根本目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每个课堂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有着明确的活动目标。教者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必须思考:设计每个活动的意图是什么?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的活动设计:填写《职业推荐表》,设计意图是引入生活中常用的推荐表,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能力,快速有效地筛选和提取有效信息,对阿长的形象有一个粗浅的理解;填写《工作表现考核表》,设计意图是通过对第3~18节的快速阅读,提取有效的语言信息,并对阿长日常行为进行概括。这个设计帮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感受儿时“我”对阿长的情感;陈述“关于继续留下阿长做保姆”的理由,设计意图是理解文章19~29节,并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和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对比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對阿长‘充满敬意,请找出并比较这两个‘敬意的区别。”设计意图是通过对语言隐含和有意义特征的比较、赏析,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才不会出现“为活动而活动”,“表面上热闹,实则浮光掠影甚至无所获”的 “活动课”;才不会出现“满堂演”(演示多媒体)“满堂问”“满堂跑”(教师学生都在教室里来回跑)“满堂笑”的“创新课”;才不会出现“老师忙、学生忙,就是不知道都在忙些什么”的现象。
4.要保证课堂活动“到位”
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同样要思考课堂活动的预期效果如何,以及达到这个预期效果的途径问题。余映潮老师在上《童趣》时,设计了一个“读”的活动: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 “三遍读如行云流水”,余老师是怎样达到这个预期效果的呢?首先,他有知识铺垫,他出示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及读音;其次,他及时地纠错评点;再次,他有必要的示范,如范读“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一句,给学生以极好地示范与点拨;还有,他让学生反复试读、练读,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试想,这样的活动能没有实效吗?
余老师这个案例启示我们:设计了课堂活动,还要关注活动的进展与质量。而不是设计了活动后,对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的质量不闻不问、放任自流,那样的活动,其效果可想而知。语文活动式教学,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相信共同努力之后,活动式教学定能够开出绚烂之花。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教育40学校(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