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

2017-10-23彭靖雯

文学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诵读教学教学艺术

内容摘要:纵观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最终达到以提高学生道德情操为主的教学目的。然而,当今很多中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却不大注重课堂诵读教学。因此,本论文将以诵读教学为出发点,以余映潮老师为研究对象,并在结合其诵读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来发现和探索名师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艺术。从而针对语文诵读教学的实际,来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余映潮 诵读教学 教学艺术

一.诵读教学的含义及其状况分析

(一)诵读教学的含义

诵读教学是一个让学生在诵读中,通过深情并茂地朗读,来消除与文本的隔阂,从而间接地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最终获得知识,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此外,诵读教学主要是一种根据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而制定出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学者斯文.温德尔曾指出:在学习上不存在万能的学习模式和分析模式,所以,应该学会因人而异地选择适合自我学习目的的学习模式。而语文是一门术语表达性的学科,其选入的文章需要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洗礼。因此,在诵读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鉴赏、分析、感悟、记忆。

(二)诵读教学的状况分析

1.诵读教学得不到重视

相关研究证明:儿童的诵读过程与吟唱相差无几,他们在此过程中,儿童只需要反复诵读文章,并且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念就行,不用刻意地进行记忆。这样就能够使儿童的左右脑进行同步运作,并且使儿童的学习效率提高到2至5倍,还可以提高注意力、判断力、分辨力及创造力和语感。尽管诵读有如此的实效性,但是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因为,应试教育不把诵读作为考试内容,所以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课文讲解和指导学生做练习。

2.诵读教学指导乏力及学生对诵读的兴趣不高

首先,指导泛化。当前一些教师虽然已逐渐认识到诵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其仍缺乏有效地指导。例如,在朗读一篇文章或诵读诗歌时,大多数老师都会说,“老师,读一遍,你们再跟读一遍”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然后就一笔带过了。但至于在哪里停顿、重读,用何种语气进行朗读,以及怎么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等一系列的指导,大多数教师都是无法给予的。其次,指导形式化。一些教师认为指导诵读就是只要把语气、重音、节奏、停顿这“四大技能”好好掌握就行了。可是这部分教师又会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握技巧,不需要在乎情感的体验。很多教师明确地跟学生说:朗读时只要把某个字或词的轻重读出来,以及把某个句子的缓和急表达出来就行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再次,现在的教师不注重范读。于永正老师说:“其实我在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总会让他们跟我一起读,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有感觉了。”事实上现在很多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掌握都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教师自身因素引起的,自己自身没这方面的技能,而且对课文的解读不透彻,所以,就不能把课文的情感读出来。正因为如此,便出现教师读不好,学生也学不好这种局面,而且还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样读没问题。甚至,对于课文的情感就更不在乎了。此外,有些语文教师由于自己的诵读能力有限,就求助于网络,多方面查找资料。复制网上现成的课件等等,但是正因为这样,课堂上教师的范读被声情并茂的课堂录音和形象具体的图片取而代之。甚至有些教师在教学时还没等学生完全把课文读懂,就急着把课件一一展示出来,就像看电影一样。还没等学生明白过来,电影就放完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脑海里什么印象都沒有,至于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更无从所知。鼠标成了他们的指挥棒,课件成了他们的向导,学生一点主导地位都没有。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依赖课件,不想动脑的习惯。从而导致学生在朗读时根本把握不了文章的情感,时间长了就会对朗读麻木不仁了。

二.余映潮诵读教学案例的评析

纵观余映潮的诵读教学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范读引路、指导到位、小步轻迈、层层递进,人人参与等这些教学艺术贯穿其中,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其教学行为当中,下面将结合其诵读教学的案例对其“小步轻迈”进行重点赏析。

所谓“小步轻迈”,指的是在课堂的诵读训练教学中,先把诵读的教学任务细化为几个具体可行的小训练,每个训练步骤只解决特定的某一方面的问题。然后把解决好的小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本教学环节所需达到的教学目的。

请看余映潮《天上的街市》诵读教学案例中,第二个教学模板:“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的细腻步骤。

第一:读诗,我们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第一要素就是把节奏读好。(师范读)

指出:诗句中按音节或意义有规律的短暂停顿叫做节奏。

第二:节奏读好之后,要注意好诗中较大的停顿,如“我想”、“你看”、“我想”、“不信”。(师范读)

指出:为了突出语意或感情而作的较大的朗读间歇叫停顿。(女生齐读全诗。要求读好诗中的停顿。)

第三:诗是抒情味很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这就是重音。(师范读第二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第四,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

什么是押韵:诗句中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的结尾,就叫做押韵。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换韵。(全班齐读第一段)

老师说一段话,同学们把它记下来:

这首诗的音乐美:表现在它每节四行,行数相等;偶句押韵,四句换韵;每句字数大体相等;每句三——四顿,顿时大致相同。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优美,悦耳动人。(请一个同学起来读他的记录)

——【资料选自《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诵读教学案例评析:显然,余老师用了范读、析读、教读等指导方式,通过层层渗透、环环相扣的途径,使诗歌中的音乐美,无时无刻不显露在课堂之中。与此同时,余老师让学生通过掌握诵读的“四大技巧”即“节奏、停顿、重音、押韵”,从而把诗中的音乐美以诵读的方式展示出来,最终让学生在这种美的享受中,受到审美教育,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教学目的,实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二合一。

三.余映潮诵读教学的启示

1.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可以自己的解析而代替学生独特的诵读体验,只可加强对学生诵读指导、引领和点拨。因此,在余老师的诵读教学中,他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从不吝惜给学生自己体验朗读的时间。例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案例中,更是通过多中诵读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朗读体验和对文本的思考,例如:全班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师生共读等等。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让学生参与诵读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理解文本,获得体验,升华品味。

2.有效的指导和评价

诵读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与反馈意见,是指导与评价的有效性。所以,正确、有效、可行的指导和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和诵读兴趣。纵观余映潮老师的诵读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其非常重视给予学生有效的诵读指导。例如,在《散步》一课的诵读教学中,余老师是这样进行指导的:假若你是作者,请带着作者的感情,用中等的速度并深情地进行朗读,就好像你自己完成了一篇文章的写作之后,在尽情地欣赏。所以,在诵读这一部分时,应该带着微笑来进行朗读。从以上的指导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诵读指导要求具体、清晰、可行,指导语言形象可感,从而令学生在诵读训练中更好的掌握技能,获得能力的提升。

3.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强化朗读教学的意识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懂得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因为一节语文课,不但增长学生知识,还要完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为了使知识与德育完美结合,还必须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完成,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诵读教学。

5.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

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其具体做法就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读书看报,查找资料。还要多赏析文学作品。才能设计一套合理的诵读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所涉及的很多问题,比如什么地方该轻、该重、该停顿等,都要对学生加以指导,并让学生勤练系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于诵读方面的教学技巧要及时主动地学习和培训,与此同时,还要向名师请教,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诵读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英]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文德尔著,祝建华,武伟译·大众传媒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

[2]于永正·朗读教学思考录·小学语文教与学,2013:3.

[3]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2012-3]:98.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3.

[5]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2008-1].

[6]余映潮﹒走进充满美感的新课堂[J]﹒2004(7).

[7]余映潮﹒追求朗诵教学的诗意美[J]﹒中学语文教学,2012(11).

(作者介紹:彭靖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诵读教学教学艺术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