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中收声归韵的理论与实践
2018-12-12米瑞玲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米瑞玲(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声乐演唱中要求做到“字正腔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咬好字头、唱好字腹、收到字尾(归韵)”,要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咬字正、吐字清、归韵准”是基本前提。本文将着重阐述民族声乐演唱中收声归韵的艺术。
一、十三辙与合辙押韵
我国传统唱法(戏剧演唱与民歌演唱)尤其讲究咬字、吐字的艺术。也就是按合辙押韵的规律,把同类韵母或相近韵母的音韵归纳为13 个辙韵,即常说的“十三辙”。所谓韵辙或辙韵,是指民歌演唱、说唱或戏曲艺术唱词的韵脚,北方地区叫辙,南方则称韵。而“合辙押韵”是指开头第一句最末一个字的韵脚叫“定韵”(定辙)之后,下一句或隔句唱词的韵脚都需要和第一句所定的“韵辙”相吻合即“合辙押韵”。准确地进行咬字、吐字,掌握好每个字归收音韵的十三辙规律,是清楚地表达语义,体现我们语言艺术美的重要途径。歌唱时合辙押韵主要体现在每一句唱词最末一个字的韵脚上,这个韵脚上的字在音乐旋律中多是延长发挥。因此,要注意归韵收音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使每句唱词都做到圆满清楚的完成,尤其是最末一个字的收音归韵更要认真处理。下面将“十三辙”分列如下。
1.以a、o、e、i、u、ü、e 等七个韵母构成的无韵尾的韵辙。口型不动,字腹直接延长直至收音即可,不用归韵。
(1)发花辙——a、ia、ua。如:
(2)梭波辙——e、o、uo。如:
(3)乜斜辙——ê、ie(i ê)、üe(üê)。如:
(4)姑苏辙——u。如:
(5)一七辙——i、ü、er。如
2.以i、u、o 做韵尾的韵辙。这类韵辙的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母,因而要注意母音的衔接时注意口型的调整,之后逐渐过渡到韵尾收声时的口型。
(1)怀来辙——ai、uai。如:
(2)灰堆辙——ei、ui(uei)。如:
(3)遥条辙——ao、iao。如:
(4)油求辙——ou、iu(iou)。如:
3.以n、ng 做韵尾的韵辙。这类韵辙包含前鼻音n 和后鼻音ng两种归韵情况,收声归韵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收n 时舌尖上抵齿龈处,而收ng 时需口腔张开并用舌根上抵软腭处再送气通过鼻腔出声。
(1)言前辙——an、ian、uan、üan。如:
(2)人辰辙——en、in、un(uen)、n ü。如:
(3)江阳辙——ang、iang、uang。如:
(4)中东辙——eng、ing、ueng、ong、zong。如:
二、收声归韵的实践应用
在歌唱吐字中韵母的收尾部分称作韵尾或字尾,我们通常把收住字的尾音称为“归韵”。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一定要把尾音收住、收准、收稳。在演唱歌曲时,如果不注意归韵或者字尾收音不清楚则会影响整个词义或者语义的表达,所以“收声归韵”是吐好每个字的关键。
我们平时在歌曲演唱时,每唱一个字,从字头发出以后,就一定要按照它本身的发音规律唱下去,不管使用什么复杂的腔调,即使几经回转,口型以及被口型和各发声部位制约的气流,都不能随意改变,要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因为每个字在口腔内部受到制约的部位即着力点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唱一个属于开口的喉音字,它的声音的用力点,始终在于喉头,它的口型也始终是张开的,一直不闭拢。唱一个闭口的舌音字,它的声音的用力点,始终在于舌头,而它的口型也始终是闭拢的,一直不张开。唱其它类型的字也都是这样,歌唱时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至于唱到一个字收尾时,不仅要把每一个字结束时的韵尾交待清楚,更重要的是在唱到一个字结尾的时候,还必须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字的尾音不游移,要想把尾音收得很饱满,这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我们平时多训练。因为在一个字开始发音的时候,气息比较充沛,声音也可以自由舒放,还可以控制得住,等唱到收尾时,为这个字发音而送出的气流已经大大减弱,而下面一个字的字音,接着就要发出,为了发出下一个字的字音,这时势必要准备变换下一个字发音的口型、口腔内的着力点以及声调等,这时只要稍微一放松懈怠,就会发出一种含混不清、游移不定的声音,这种声音就成为一种既不准确,也不谐和的声音了,这样就难以做到理想的“收声归韵”。因此在唱到“收声”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能够控制得住。这和写字的方法一样,每一笔都有结束的地方,越到结束的地方越是一丝不苟,越显得有精神,有力量,有顿挫,有节奏,这样,不但这一个字本身交代得清楚真切,而且也使下一个字能够重新起笔,运用笔锋,结姿取势,这样,在两个字之间的界限才更显得勾划清晰,轮廓分明。这个道理对我们做好“咬字吐字、收声归韵”来说非常重要,而事实上许多歌唱者却往往容易忽视,从而导致吐字不清、表意不明。
“收声”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重顿”,一类是“轻勒”。所谓“重顿”,就是唱到一字或一句的收尾时,骤然间打住,把上下文截然划断,这种收声法一般人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谓“轻勒”,是为了既要能起到连接上下语气或两词之间的桥梁的作用,又要把上下文的界限交待清楚,所以在唱到收尾时就不能急停急收,而是要逐渐逐渐地徐缓下来,就象要把一付重担毫不费力地轻放到地上似的柔和婉转地轻轻收住尾音,然后接着又顺势开启下一个字的字头。这种“轻勒”就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了,我们在实际演唱中要做到收放自如地把握“轻勒”的收声技巧,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掌握娴熟的歌唱技巧。虽然“重顿”的声音是沉郁而见楞见角的,“轻勒”的声音是清朗而圆润的,但是都必须很清楚地划开两字或两句之间的界限,这是我们要做到“字正腔圆”的基本前提条件。
歌唱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歌曲作品的风格与“韵味”。在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绝对不能把咬字、吐字与歌曲的语言及音乐旋律进行形态割裂开来,而应该从歌曲的乐意、音乐形象及语言性格乃至旋律进行形态等方面来研究咬字、吐字,从而使生动清晰的语言与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有机而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地挖掘、反映出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力。因为,只有充分掌握我们民族语言的特点,只有当我们充分地了解、熟练地掌握了我们民族语言的特点与发音规律以及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等,我们才可能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涵,才可能完美地演绎出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