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技巧竖口型与抬笑肌微探

2016-02-03姬彬霞

黄河之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咽腔母音口型

姬彬霞

(河南省卫辉市群众艺术馆,河南 卫辉 453100)

声乐技巧竖口型与抬笑肌微探

姬彬霞

(河南省卫辉市群众艺术馆,河南 卫辉 453100)

竖口型与抬笑肌是声乐训练中的两个基本技巧,本文分别从声乐技巧竖口型与抬笑肌的关系、两者与吐字、共鸣及如何在歌唱中合理的使用以及两者的区分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尤其对竖口型与抬笑肌的辩证关系以及其对口歌唱中与吐字、共鸣的关系和影响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竖口型与抬笑肌的合理运用,才能更好的达到声音的规范统一、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目的。对其进行比较性研究希望可以为声乐教学和演唱提供依据和参考。

声乐技巧;竖口型;抬笑肌

我国清代卓有见地的戏曲声乐论著《乐府传声》中指出:“欲改其声,先改其形,形改而声无弗攻也。”意思为:“要想改变声音,一定要先改变口型形状,口型形状改了,声音也就改了。”口腔作为一个咬字、吐字重要器官,其形变化必然在歌唱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像琴、笛等所有发声体一样吹要发那个音如do就要放在mdo的位置上发音,若放在mi音上是不可能发出do音的,这是物理的原理。同时口腔作为一个共鸣腔体,口型的变化直接作用于口腔的大小变化,因此得出口型变化对于歌唱的共鸣、吐字将有着直接作用。

一、竖口型与抬笑肌的关系

口型技巧只是声乐训练的基本技巧之一,竖口型与抬笑肌是口型技巧的两种模式。在声乐训练中,很多人困扰竖口型与抬笑肌是对矛盾体,其实不然。“歌唱中口型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横口型,指嘴角往左右水平扩张,口咽腔内呈左右两边水平方向的感觉;另一种是竖口型,指垂直张嘴,感觉嘴角拉成直线,口咽腔内呈上下垂直方向的感觉”[1]。笔者认为这里的所说的“横口型”应是微笑口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抬笑肌”,同比竖口型与抬笑肌并非矛盾体而是互助型,是歌唱中两种口型模式。

口型的两种模式,除了指外在嘴唇横向张口和竖向张口外,更主要是以口咽腔内部发音的立体感觉及发音走向而言的。竖口型与抬笑肌是口腔外在嘴唇的基本形态,口腔作为共鸣体一定要有音箱、由空间。空间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顾名思义就是口腔要有地方,口腔内必须是一个哈欠的状态下把口腔空间空出来形成共鸣腔体。口腔空间=口腔音箱=口腔共鸣腔,通常是指上下颌上下横向往后张开,后牙床上下分开、后咽壁以及横向的软组织绷开、打开喉咽腔形成口腔内长度、宽度、高度、以及有大小的共鸣箱。就是无论口型适字的变化而调整,口腔内要有竖着立体感。竖口型和抬笑肌在歌唱艺术中都是成熟的声乐技巧,有助于整个面部肌肉自然松弛、共鸣腔体自然打开。在歌唱练习的过程中,以竖口型为主,抬笑肌型为辅,将两种口型结合互补的原则,同时竖口型和抬笑肌在适宜于歌唱过程中又各有所长。

二、两者作用于吐字、共鸣

在声乐训练中,竖口型和抬笑肌具有抬高软腭小舌头、放松喉咙畅通头鼻口咽喉,造成一个良好的发声通道和共鸣空间的共性。但,两种口型有一定差别的,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竖口型使气息通畅,声音支点加强,使歌声圆润柔美、圆润、音色柔和,更加适宜“声音的统一”,并可以防治声音的尖、挤、浅同时弊端,但是容易出现“音包字”造成吐字不清;“抬笑肌”能使整个面部肌肉自然松弛,起到喇叭功能的作用,使声音的位置提高、靠前、色泽明亮,使声音得以加工、扩大、美化,可以解决歌唱中咬字吐字不清楚的弊端。

传统声乐中“字正腔圆”即可解释竖口型与抬笑肌的关系,抬笑肌与竖口型是同时并存的。抬笑肌有利于“字正”,竖口型适宜“腔圆”。抬笑肌同时内口要竖着张开,竖口型时不忘微抬笑肌。口腔是咬字主要器官,口腔又是口腔共鸣的音箱。因此口腔需要抬笑肌也离不开竖口型。

竖口型容易掩盖,形成良好的共鸣,但对吐字有一定的影响;抬笑肌容易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但易把腔体横着拉开。两者相互结合作用可以解决歌唱中的一些弊端。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声乐训练中我们借鉴西洋传统的发声练习,主要是以a、e、i、o、u五个母音为主。a、e元音用抬笑肌更容易形成头腔共鸣,因为用抬笑肌时,更容易使气息从小舌的后上方向上经过鼻咽腔送入头腔。但是,虽然口型为抬笑肌是左右横向张开,但口腔内保持上下垂直走向。同时,歌唱者的内在听觉一直要保持竖立感,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丰满圆润的头腔共鸣而不会因为口型的横,唱出横、扁、窄的声音。同理唱i、o、u元音时,口型竖也要內抬笑肌想着a、e元音的位置。

三、两者结合,合理调节

探讨了竖口型与抬笑肌两者间的关系,也分析了两者与元音练习、吐字及口腔共鸣之间的的联系,为了能够唱清楚歌词,同时又能得到好的音响共鸣发出圆润好听的声音。横字竖咬、竖字前咬[2]的原则笔者比较认为,在歌唱过程中应以内口腔竖为主,外口腔竖、横(抬笑肌)相互结合,合理调节。下面就几种情况集体分析一下:

(一)依字调配

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使得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字咬不清楚,如果此时完全使用竖口型会使歌唱出现歌唱像“字含着”出不来,观众听不清的现象。“以字行腔”根据字选择竖口型与抬笑肌的外口型变化。字指的是以普通话字音为标准的纯正发音的前提下,内口腔垂直的声音和气息走向做到声音圆润和腔体的婉转。

横字采用竖口型,竖字采用横口型(抬笑肌),两种口型相结合的原则。如:歌唱含有a、i、e元音的字时,容易唱得偏窄、尖,就要采用在竖口型基础上微抬笑肌结合,即口腔内竖着打开的方法来歌唱,使能唱得丰满柔美。遇到包含有o、u元音的字时,容易唱得空、虚、暗及吐字不清楚。要采用抬笑肌的同时与竖口型并存即唱字发音时强调口腔内部微笑打开,同时又要保持气息的垂直的运动方向。依字调节口型要求恰如其分,否则开得过大音散,过小音又出不来,同时注重垂直和声音贯通的感觉。

(二)依声区、角色、情绪

依据不同的角色、声区、不同,口型的使用也要适宜调整。如角色年龄较大、在中、低声区、音色黯然,或者表现悲伤、愤怒等情绪时,口型可适当竖一点,声音会更加柔和;相对而言,角色年龄较小、在男、女高声区,音色明亮,或表现喜悦、激动等情绪时,抬笑肌可以使软腭提起,口鼻咽喉打开、通畅;特别是兴奋、唱更高音,微抬笑肌还会促使口腔内竖的感觉增强,这样气息舒畅,音色透明而不失立体感,并可以防治声音的暗闷、撑。

(三)依声乐类别口型的区别

独唱声乐作品突出歌唱者的个人音色和魅力,声乐口型技巧选择上会偏重于抬笑肌,在抬笑肌的基础上促使与内口腔竖的感觉。横竖结合,分工合作。合唱是多声部声乐作品,由于歌唱者人数较多,每个声部都要像只有一人在歌唱,这种情况下要形成统一的音色、位置实属不易。因此训练过程中多强调竖口型,以u-o-a-e-i的母音逐步进行训练,唱u母音时不能过暗,做到u o a三个母音口咽腔开度基本相同,o母音是中心,缩小就是u母音,再抬点笑肌形成a母音。唱a母音时,手指可以放到耳根的牙关处,当打开口咽腔时,这里就会深陷下去形成小坑。这就是内口“打开”的状态。

每种声乐技巧都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竖口型与抬笑肌两种口型技巧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利弊。探讨了两者的关系以及与元音、吐字、共鸣之间的联系。我们在歌唱中要依字词、角色、声区、情绪具体作品等方面适当的调节口型。口型技巧是为了更好获得歌唱音响效果,更加完美的表达音乐作品。因此声乐技巧训练时,不能夸大口型的作用,应恰如其分的使用口型。■

[1]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 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2.

猜你喜欢

咽腔母音口型
胎侧预口型及胎侧压出生产线
MG动画中制作角色声画同步口型的研究
浅谈歌唱中的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
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探究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浅析声乐演唱技巧中喉咽部的放松方法
声乐演唱高音机能变形的必要性
不一样的/e/和/?/
正确演唱意大利歌曲五个母音的重要性与具体练习方法
发声中要求咽腔打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