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
2018-12-09刘京善
刘京善
摘 要: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意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要善于采取循序渐进的兴趣培养教学方式,真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不断的感知、认知氛围中,逐渐地产生想学、乐学、期盼学的学习心理,在成为真正学习主人的基础上,促进数学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针对这一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法,并且在课堂中逐渐应用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促使自己很好地开展小数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一、以导课引起兴趣
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参与活动等兴趣,必然需要从导课环节着手。比如在学习《年月日》相关内容时,课初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英文版本的生日歌,学生觉得十分奇怪,会忍不住问老师为什么数学课要播放歌曲呢?然后老师提示:“你们一般会在什么场合唱这首歌呢?”学生回答:“自己、家人或者朋友过生日的时候。”这时老师可以接着因势利导地问:“你们知道你们都是什么时候生日吗,可以告诉老师吗?”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出生年月日说出来,将学生的出生年月日抽几个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后告诉他们,咱们今天就要学习“年月日”的相关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着手,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探究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是什么。
二、抓住学生的特点
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的对边和对角对折,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结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改变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要富有创造性和层次性,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提问的环节中。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这部分知识,因此,他们可以说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等学生回答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两条相邻的边相乘得到吗?有些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其实就是由长方形变形得到的,因此两者的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认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的形状并不相同,长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都不是直角,因此两者的面积计算公式不一样。学生会产生上述两种不同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数学教学工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教学工具,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这些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形象,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的长方形积木,让学生利用这些积木进行数学运算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旁放五个积木,然后再加上三个积木,让学生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积木。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还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很大。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假的纸币,让学生算一下50元的纸币减去30元的纸币应该是哪一张纸币,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人民币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些工具来看待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五、加强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与直观性,能有效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在理解表象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当然动手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到活动中,如大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耳朵认真听,能给学生提供充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在这样不断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完全掌握抽象知识,发散自身的思维,不断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相关内容时,可以安排“剪一剪、折一折与画一画”的系列性实践动手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實践活动的过程中,自主的发现轴对称图形“对称”这一主要特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自我探索知识、理解知识及掌握知识的乐趣。
六、优化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需要教师优化枯燥的课后作业,用另外一种丰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借鉴美术老师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进行手抄报的绘制。在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小故事、教材里没有的小知识,或者是一些经典的习题,让学生有着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并且在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平台,学生充分投入到新型课后作业的创作中,感受课后作业带来的乐趣,同时达到一定的练习效果。
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创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相信只要各位数学教师做到以上几点,数学课堂将会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宋淑珍.着眼于“学”着力于“让”:构建小学数学“先学后教”高效课堂[J].中国培训,2017(4):178.
[2]王向华.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