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出高效课堂

2018-12-09孙素娟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

孙素娟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教师要通过科学指导、巧妙引导、恰时诱导、适时误导、及时疏导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平台,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学生;高效;课堂

《说文》有言:导,引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呢?在课堂教学中又如何抓住时机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在“导”字上做了以下尝试:

一、科学指导

小学生年纪小,在学前所接触的东西是零散、杂乱无章的,要想获得系统、规范、科学、深层次的知识,就得靠老师的指导、点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逐步指导学生发现信息、观察探究,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指导学生找到规律、总结方法,使之渐入佳境。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起始课“可爱的校园”,主题图是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这与刚入学儿童的经历相似。图中有漂亮的蘑菇教室、可爱的小动物、环境优美的校园等等,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抢着说:“2只小兔子背着书包走进校门。”“有2栋蘑菇形状的教室”“好漂亮呀,有7朵花。”……因为图中的信息较为丰富,学生的观察是杂乱的,这时我引导学生:“孩子们,一会儿我们来个数数比赛,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数数,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近到远。”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观察,既不会重复又不会数漏,孩子们兴趣高涨,都积极投入到数数当中去。

引导学生从无序走向有序,学生就会慢慢懂得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巧妙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创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尝试,引导学生学会初步思考。

如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出示了数字卡片“16”,说:“同学们,你能用16说一句话吗?可以从不同方面说说,如组成、比较、算式等。”一会,几只小手就高高地举起来了,我并没有马上让他们回答,而是让他们继续思考,过了一分钟,一大半的学生想要回答问题了。

有的说:“1个十,6个一是16。”

有的说:“16的前面是15,后面是17。”

有的说:“顺数10、11、12、13、14、15、16。还有倒数20、19、18、17、16。”

有的说:“16可以分成10和6。”

有的说:“16比6大,比17小,0比16少16。”

有的说:“8+8=16、16-9=7、3+3+10=16、30-14=16、100-90+6-10+10=16、4×4=16。”

有的说:“买了10支笔,又买了6支笔,一共有16支笔。”

有的还说:“16是两位数。16是双数。”

……

可以看出,孩子们对16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大小比较、加减法(乘法也会一点)、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已经融会贯通了。

教师的引导,为学生指明了方向。

三、时时诱导

在教学中,创设有趣情境,如讲故事、表演、猜一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不教而会。

在学习“9加几”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智慧老爷爷听说4班孩子是计算的小能手,决定在我们班举行抢答比赛,你想参加吗?”“想!”“这个抢答比赛分3个回合,3个回合累计分数最高的就胜出,有没有信心?”学生大声说:“有。”第一回合:出示卡片918,我模仿智慧老爷爷的口气说:“把卡片上的三个数相加,谁能很快算出得数,请抢答。”话刚说完,一只只小手“噌噌”地就举起来了,“算得可真快,你是怎么想的?”“因为9+1=10,10+8=18。”继续抢答:915、391、919、917……学生知道了要把9和1凑成10,这样是最快最简便的,掌握了这点新课也就不难了。孩子们斗志昂扬地继续第二、三回合的比赛。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创设一些诱导情境,引诱学生进入学习,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

四、适时误导

课堂上,有时候让学生误解,误导学生掉入陷阱,以引起争辩,反而能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印象更深刻,感悟更透彻。

如在“第几”的学习时,课前我剪了6朵五颜六色的花,上课我把花贴在黑板上,问:“这些花漂亮吗?数一数一共有几朵花?”“一共有6朵花。”“我想把第2朵奖给认真听课的同学,请王同学上来领花。”王同学上来正想把从左数的第2朵花拿走,李同学不同意了,觉得他拿错了,应该拿从右数的第2朵。这时学生发生了分歧,有的赞同王同学的拿法,有的赞同李同学的拿法,学生争论不休,我让他们各派代表说说理由,原来从不同方向数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争论中理解了“从左数”“从右数”的含义。最后我笑眯眯地说:“我要把从左数第2朵花奖给认真听课的同学,把从右数第3朵奖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孩子们都拿对了,举起漂亮的花他们开心地笑了。这样的设计,学生从争辩中懂得、从陷阱中深思、从交流中获取。

五、及时疏导

疏导,疏通引导。淤塞的水流要疏导,阻塞的道路要疏导,理解不了的知识点也要疏导,我们要抓住堵塞的根源,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演一演、说一说、比一比等,层层分析,化难为易。

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同学们排队。小紅的左边有7人,右边有4人,这一对共有( )人。读完题目,大部分孩子列式:7+4=11,追其根源是没有算上小红,小红也在队伍中。我让孩子们画图理解,生1:我用○代表小红,用△代表她左边和右边的同学,△△△△△△△○△△△△,应该是7+1+4=12,1代表的是小红自己。生2:这是我画的图:7人+小红+4人,应该是12人,小红也要算上去……通过画图及孩子们的交流,学生茅塞顿开。堵塞根源在图中化解、在交流中明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明确新课程要求,把握引导方向,创设和谐的氛围,设计生动的情境,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操作、交流、合作、汇报等活动,做一名有智慧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杨俊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学周刊,2011(24).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学生写话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