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2018-12-09郭丽萍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游戏化新课程小学数学

郭丽萍

摘 要:6~12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对游戏十分热爱。新课程背景下,在教学工作中渗透、融入游戏因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实现课堂的翻转。结合教学经验,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游戏化

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游戏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教学主题之中。教学是较为严肃的事,而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因而实现游戏化的课堂,需要教师对课堂加以全程把控。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教学工作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则始终要围绕教学主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形式性游戏教学

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学生容易走神发呆,或者被有趣的事物吸引而注意力偏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为学生设置出“仪式感”性质的游戏,从而巧妙吸引住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比如说,笔者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简单的加减法”时,课前特意准备了许多气球,并在气球上用彩色笔写上不同的数字。铃声响起,笔者带着气球进入教室,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待学生安静以后,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不打算上课。老师和同学们玩游戏好不好?”一听到玩游戏,学生欢呼起来,七嘴八舌地问道:“老师,我们玩什么游戏?”“老师,是不是气球游戏?”笔者点头示意,说道:“老师待会随机将气球分为几组,同学们根据气球上的数字计算出结果。计算得又快又正确的同学,在下课后,老师就将气球送给他。”在气球这一“荣誉玩具”的激励下,学生屏气凝神,十分认真地计算起来。教学结束后,笔者按照事先的约定,将气球奖励给了班上的几名同学。笔者对学生说:“没有得到气球的同学,也不用气馁,好好复习功课,用功学习,以后我们还会玩这样的游戏。”形式性的小游戏,往往让学生有“身份”变化的感觉,进而在精神状态及参与情感上有着明显的提升,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互动性游戏教学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游戏设置应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群体互动的性质。互动性游戏,满足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也让学生眼、手、口等多重感官调动起来,注意力集中,从而对问题的思考也更加积极、深入。互动性游戏并非尽善尽美,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学生容易在“动”的过程中失去约束,从而导致课堂失去纪律,甚至是一片紊乱。为此,教师在设置互动性游戏时,除了考量游戏的教学性质外,还要注重游戏的“活跃度”。游戏的“活跃度”,不能僵硬呆滞而失去互动的活力,也不能太过活跃而让教师难以把控课堂,或者是阻碍到互动性游戏的有序进行。只要课前对教学主题、学生群体、游戏本质三者思虑完备,则互动性游戏就能得以统筹兼顾,切实发挥出高效的教学能量。教学“分数”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在教学导入阶段,和学生开展了“拿硬币”的互动性小游戏:笔者拿出20个硬币放在讲台上,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游戏规则是,每人依次从20个硬币中拿取若干硬币,最少拿出1个,最多拿出3个。两人中,谁先拿到最后一个硬币,即获得最后的胜利。笔者让学生先开始拿硬币,笔者接着拿取,游戏过程中,整个班级十分安静,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游戏的结果,笔者获得了胜利。另有学生跃跃欲试,笔者也让其参与并先拿取硬币,结果也是笔者最终获胜。几次以后,学生感到疑惑不解,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展开了“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在求知欲望的驱动下,教学结果十分理想。

三、实践性游戏教学

以游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客观的数学精神。数学是自然科学的根源,数学学习不能、也不该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小学生年龄小,刚接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尝试的学习品质,而不是因循守旧的人云亦云,或者是生搬硬套定理公式。意识决定个体的行为模式,意识支配身体,而意识的形成在于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实践、思考、对比、操作、验证,均是培养学生正确数学思想的关键点所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强化教学内容而忽视或压缩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与之相反,应积极创造实践性的教学游戏,寓教于乐,并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感知数学规律,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状态。学习新知识,从科学角度而言,即“陌生”信息刺激人体大脑,从而导致人体原有的“知识动态平衡体系”受到冲击。在接收到“陌生”信息后,经过人体大脑的归置、分类、判断、读取、融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消化”后,“陌生”信息转变为有效信息储存入人体,而“知识动态体系”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实践性游戏教学,教师要对游戏内容进行精准定位,难度太大,容易导致学生接受出现困难,从而使学生在游戏过程的快乐感、满足感体验不佳;难度过低,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

热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未知性、探究性,对身心处于重要发展阶段的学生极具吸引力。小学数学在生活中时时可见,处处可寻,因而教学游戏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游戏的生活化性质,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廖文琪,徐鲁强.游戏化学习机制在小学数学微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

[2]鐘洪蕊,周卓慧.游戏化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3).

猜你喜欢

游戏化新课程小学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