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打击乐器进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8-12-09曹茹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课堂教学

曹茹

摘 要:音乐课堂具有实践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更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才能让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在课堂中增加器乐演奏环节,可明显提高此种效率。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心理学家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音乐体验的桥梁。”作为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器乐演奏越来越受到重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律动的必要元素。它的表现可以借助打击乐器,也可运用身体的拍击和人声的配合。新课标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教学,就要选择学生普遍适用的最简易的、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课堂教学乐器”。课堂打击乐器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辅助音乐课的教学,且在小学音乐的教材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是用打击乐器来辅助教学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课堂;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它包括身势体验音乐和灵活演奏等。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槌、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教育方法在打击乐器演奏(伴奏)中可以广泛地运用。

笔者现在教小学三年级,在前两年的唱游课中,学生已经长期使用各种课堂打击乐器(包括碰铃、响板、双响筒、三角铁、沙球、串铃、铃鼓、木琴等),对乐器的使用及节奏感的练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组合的节奏运用比较自如。所以我希望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高要求的打击乐器演奏(伴奏)。现我以欣赏课《森林铁匠》为例,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打击乐器进课堂中的运用做一些简单探索。

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1831—1887)以写通俗名曲见长,《森林铁匠》是德国作曲家特奥多尔·米夏埃利斯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作品,曾被列为最著名的描绘性乐曲之一,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所谓写实性,是指音乐描写得非常形象、具体。

《森林鐵匠》用G大调写成。主体是2/4拍,开始有个4/4拍的慢板引子,它描绘了森林的晨曦景色,这里有杜鹃和小鸟的啼叫、有小溪的歌唱、森林教堂里传来晨祷的歌声。这个曲调是3/4拍的,带有肃穆的气氛。

经过我的设想和实践,我用了以下方法来进行:

一、身体打击乐的加入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本能地唱、奏和律动。这种本能地表现音乐的行为,会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身势体验音乐就是强调身体的参与。“身体打击乐”是以击掌、跺脚、捻指来体验音乐作品的节拍节奏、速度、情绪等音乐元素。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身体的参与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尤其小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训练较多,身体感受节奏的效果更好。在音乐中有规律的节拍,即奥尔夫体系中的“固定节奏型”,让节奏有规律地循环。

三年级一开始,我就开始教授身体打击乐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在学习《爱劳动》这一单元之前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导入《理发师》时,学生运用身体打击乐和小铃来为歌曲伴奏。因为是全班参与,为了能够演奏整齐,我没有给他们选择复杂的节奏,演奏节奏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构成,以拍手和跺脚为主。小铃由四五个人演奏,大多数人演奏身体打击乐,他们“你静我动、你稀我密”。

在音乐主题部分(s m m r m r d d l,si,l,s,s,m,s,m r d)里,部分学生用四分音符的捻指来给音乐伴奏,表现铁匠打铁时的欢乐场面。

在大森林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用嘴巴模仿鸟叫、猫狗叫,用弹舌模仿马蹄,用跺脚表示笨熊的来到。这些声音形象生动,也非常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增加即兴性的内容

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即兴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学生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在实践中,我可以让班里同学伴奏,一个或几个同学即兴编节拍,进行课堂打击乐器的“即兴演奏”。

在本课中,打击乐器的演奏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把全班分为了四个组,分别用小铃、三角铁、响板和手鼓来进行伴奏。根据音的长短学生编出了节奏:

三角铁:

小铃:

响板:

在他们各小组整齐演奏出节奏后,我们分别轮奏、齐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效果。

班里有些节奏感和创编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以进行更高难度的练习。我让两个能力最强的学生自选小乐器跟着音乐即兴创编。他们运用的节奏型可以更丰富,十六分音符、切分节奏型、附点音符都有涉及。这个环节不能安排其他学生全体演奏(因为声音太大难以听出即兴伴奏的声音),只能在各组挑出两个学生进行固定节奏型的演奏,他们之间的相互叠加时常很有新意,其他同学也会受到启发。

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学生懂得完整地演奏乐曲,并有创编节奏的能力。这些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也获得了良好的音乐审美体验,大大地增强了音乐表现力,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雷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过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2]于蓬勃.“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应用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4).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