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言成为高效课堂的支点
2018-12-09汪庭明
汪庭明
摘 要:发言能促进思考、帮助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发言还可以维持注意力,锻炼言语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让参与课堂成为学生的习惯,把探究过程内化成学生真正的需要,学生才能成为教育的真正主体。
关键词:调查分析;改善策略;过程评价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发言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从发言人数看小学数学课堂
小學班级人数过多不仅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也会减少。从人数来说,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状况堪忧。每节课都是那么几个人发言,课堂成了少部分人的表演舞台。
(二)从发言质量看小学数学课堂
学生发言只能看到一些眼前的表面现象,比如对一些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多数孩子还是犹豫;发言的内容联系甚少,答案不能切中要害;发言脱离谈话要求任意发挥,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从发言学生的心理看小学数学课堂
“不敢说的”,一怕答对,别人说“显”,二怕答错,人前丢脸;“不想说的”,由于基础不好又想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就故作思考,“滥竽充数”;“不要说的”,学习态度有问题,主观上根本不回答教师的问题;“不得不说的”,基本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但发言被动。
二、小学数学课中激发学生发言欲望的策略
(一)温暖攻心——叩击说的心房
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作为教师,要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建构和谐的课堂。
1.个别谈心,鼓励孩子发言。私下跟学生交谈时有人说:“我怕说不好,别人会笑。”“我普通话说得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没有真正去思考问题。不难看出,理由都是顾虑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积极性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没有体会到参与课堂的成功与快乐。
2.放下教师的“架子”,当好孩子的听众。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亲切感人、语言丰富生动、富有吸引力,学生对教师没了距离感就会敞开心扉。和谐的师生关系、愉快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尽最大的能力释放自己的知识。
(二)多维互动——创造说的环境
1.分组竞争,互动鼓励。我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在班级处于中等位置的学生做组长,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负责,在课堂推进的同时在黑板左边记录下八组的成绩并及时更新,最后根据各个小组的课堂问题回答情况、活跃程度、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评分。
2.重点指导,互动方法。每次小组讨论或活动时,我都以组员身份从始至终只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有时一节课就可以参与三个小组的学习讨论,两周下来,每个小组的活动我都可以参与一次,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准备得特别用心,汇报得特别开心。
3.精心预设,全感官互动。数学课学习的核心是探究活动。我们从活动入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及数学课自身的特点,精心预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体验,动眼观察思考,动口表达议论,动耳感知体会,动脑思考创新,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三)方法引领——彰显说的价值
1.教师示范,模仿地“说”。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首先要求教师要准确娴熟地运用数学语言,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什么是互相平行时,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观察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大胆想象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汇报得出:不管怎么延长,这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教师趁机问:“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里叫什么吗?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说:“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叫做互相平行。”教师演示,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问:这是互相平行吗?学生马上说不是互相平行。师追问:“为什么?”由此得出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平行。
2.教给方法,完整地“说”。完整地“说”就是用数学语言把意思讲清楚、讲完整。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教师要循序渐进。
3.发展提高,发散地“说”。“发散地说”就是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说明,是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更高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灵活性,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四)过程评价——提升说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评价的阐述:“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也要关注说的过程评价。
1.笑脸章。笑脸章是用来奖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的。没有名额的限制,一节课只要你举手五次,不管你有没有回答问题,都可以得到老师的笑脸章。这个标志着你参与了课堂,说明你把参与课堂当成了一种习惯。孩子们在相互竞争中渐渐改变了原先不参与课堂的行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以前高了许多。
2.评价记录卡。评价记录卡是记录孩子发言状况的星星卡:发言一般的获得一颗星,发言准确完整的获得两颗星,发言精彩的获得三颗星。让孩子不仅仅想发言,还要注意自己的发言质量。此项工作由小组组长负责记录,得到二十颗星星,也会得到老师的神秘礼物一份。
3.阶段性评价。每学期将进行两次阶段性评价,学期中间和学期末。主要是对这一阶段孩子们获得的成绩进行奖励,发放奖励物品。同时也进行阶段性总结,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勉励那些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再加油。
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需要长期、反复地坚持。发言是一种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还要坚持到每一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发言的好习惯,课堂也就会形成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灵动”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