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全胰切除对患者应激指标影响
2018-12-07尹皓宇
尹皓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心手术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胰腺切除术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方法[1]。临床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部切除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术式,其近远期效果均较好[2-3]。目前,关于全胰切除术治疗胰腺肿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胰腺癌患者行全胰切除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胰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9.19±4.23)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巩膜黄染合并上腹部及腰背痛,经B超及CT检查可见5.2 cm×2.8 cm~6.3 cm×2.1 cm肿物,术后行病理检查可见肿物占据整个胰腺组织,诊断为胰腺癌。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静脉复合麻醉处理后,取上腹部正中切口,探查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打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后,沿横结肠将大网膜及横肠系膜前叶切开,直至胰腺下缘,切断脾结肠及脾胃韧带,充分显露肠系膜上静脉。探查肿瘤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病理检查后证实为癌症后,行全胰切除术[4]。切断胃远端,游离脾及胰尾,结扎处理脾动脉、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分支。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后,切断胆总管。在距离空肠起始部作一长10~15 cm切口,切开空肠及系膜后,打开屈氏韧带,沿肠系膜上动脉后缘切断结缔组织后,切除整个标本。常规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放置T管支撑吻合口并对胆汁进行引流处理,关闭系膜孔,常规腹腔内放置引流管[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应激指标变化、生存质量评分及3年存活率。应激反应指标包括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SBP与HR的乘积(RPP)。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QLQ-C30[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术前患者的HR、SBP及RPP分别为(77.30±10.23)次/min、(127.69±19.29) mmHg(1 mmHg=0.133 kPa)及(10 102.99±912.34);术后1 d,患者的HR、SBP及RPP分别为(82.11±10.65)次/min、(133.25±14.77) mmHg及(12 298.45±686.23)。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 d的HR、SBP及RPP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组34例患者中,随访1年,存活率为88.3%(30/34);随访2年,存活率为76.5%(26/34);随访3年,存活率为61.8%(21/34)。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评分/分)
3 讨论
胰腺癌的手术治疗存在并发症,甚至预后较差[7-8]。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全胰切除术治疗胰腺癌安全可靠。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1 d患者的HR、SBP及RPP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4例患者,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88.3%(30/34),术后2年的存活率为76.5%(26/34),术后3年的存活率为61.8%(21/34)。根据本研究结果总结全胰切除术存在以下优点:(1)全胰切除术能彻底切除病灶。对处于壶腹部和(或)胰头癌的癌细胞可沿胰管向胰腺内播散,避免癌细胞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或播种。(2)该术式简单易行,无需再行空肠-残胰吻合术治疗,也不存在术后胰漏及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和处理,术后患者恢复快[9-10]。
综上所述,全胰切除术治疗胰腺癌效果较好,应激指标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可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今后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