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材 借题发挥

2018-12-06广东林国红

教学考试(高考数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准线倾斜角焦点

广东 林国红

立足教材,选编教材原题,生成教材变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公平性和基础性原则.所以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用“慧眼”去发现有典型性、可拓展性的例题或习题,善于作解后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总结与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对例、习题进行挖掘、拓展、引申,扩大例习题的辐射面.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下面笔者以教材中一道例题为例,结合相应的高考题,说明立足教材,重视课本例、习题的重要性,并归纳一些相关的性质与试题,供读者参考.

一、例题呈现与分析

(人教A版选修2-1第69页例4)斜率为1的直线l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分析】题目结构非常简单,题干也短.知识方面主要考查抛物线的相关概念,直线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弦长的相关运算;思想方面主要考查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综合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转化、推理论证及运算求解等方面的能力,例题的思维过程和运算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的思想,体现了对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二、一题多解,关注例题的教学价值

【分析1】易知抛物线y2=4x的焦点F(1,0),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1,与抛物线联立,可以求得A,B两点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求出|AB|.这种方法思路简单,但是需要较为复杂的代数运算.

【分析3】易知抛物线的准线为x=-1.设A(x1,y1),B(x2,y2),分别作AA1,BB1垂直于准线,垂足为A1,B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F|=|AA1|=x1+1,|BF|=|BB1|=x2+1,所以|AB|=|AF|+|BF|=x1+x2+2,再利用直线l的方程y=x-1,与抛物线y2=4x联立,消去y,得到关于x的方程,用韦达定理求得x1+x2代入即可.本法数形结合,巧妙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运算量少,是抛物线中的常见解法.

限于篇幅,详细解答过程在此略去.另外,本题还有其他解法,也不再例举.

【评注】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同一道题目,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增加了题目涉及的知识广度,以一带多,减少了考查同样多的知识所需的题量.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解题体会知识之间的转化过程,发现知识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教材习题涉及的数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梳理、归类、比较和优化.这样,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三、一题多变,关注例题的变式拓展价值

变式1.(2018·全国卷Ⅱ理·19)设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AB|=8.

(Ⅰ)求l的方程;

(Ⅱ)求过点A,B且与C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变式2.(2014·全国卷Ⅱ文·10)设F为抛物线C:y2=3x的焦点,过F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于A,B两点,则|AB|=

( )

可以看出这两道高考试题的“母题”均是上述教材中例4.变式1(Ⅰ)将例4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变式2将例4的斜率改成倾斜角,本质是一样的.所以这两道高考题同样可以用例4的几种方法来解答,另外也说明在高考的备考中,适当加入高考真题的训练的必要性,特别是近五年的高考真题.

【评注】数学的魅力在于“变化”,在变化中求得重复,在重复中获取变化.有“变”才能“活”,变式、引申、推广是促进理解,研究问题的常用手段,恰当的“变式”能避免学生在低层次重复,能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拓宽和加强.所以数学教学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注重问题的变式拓展,要重视教材习题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不但要挖掘知识内容,而且要优化例、习题效能,这样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开拓解题思路,又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借题发挥,链接高考,总结性质,把握复习的侧重点

抛物线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与焦点弦有关的题型,因其内涵丰富,变化多,能与直线的倾斜角、向量(定比分点)、三角形面积等知识交汇,且解题的灵活性大,已成为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倍受命题者青睐.

为了凸现考法的有迹可循,把握复习的侧重点,下面以教材中例4为“题根”,分类展示抛物线焦点弦的一些性质及近五年全国卷相应的高考试题.

设AB是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的一条弦,A(x1,y1),B(x2,y2),直线AB的倾斜角为θ,O为坐标原点,如图.

例1.(2016·全国卷Ⅲ文·20节选)已知抛物线C:y2=2x的焦点为F,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l1,l2分别交C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P,Q两点.若F在线段AB上,R是PQ的中点,证明AR∥FQ.

所以kFQ=kAR,即AR∥FQ.

例2.(2013·全国卷Ⅱ文·10)设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直线l过F且与C交于A,B两点.若|AF|=3|BF|,则l的方程为

( )

A.y=x-1或y=-x+1

例3.(2018·全国卷Ⅱ理·19)设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AB|=8.

(Ⅰ)求l的方程;

(Ⅱ)求过点A,B且与C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解析】(Ⅰ)解法1:由题可知,F(1,0),直线l的斜率不为0,故设直线l的方程为x=ty+1,A(x1,y1),B(x2,y2).

因为|AB|=x1+x2+2=t(y1+y2)+4=4t2+4=8,且k>0,所以t=1,从而直线l的方程为x-y-1=0.

(Ⅱ)圆的方程(x-3)2+(y-2)2=16或(x-11)2+(y+6)2=144.

例4.(2017·全国卷Ⅰ理·10)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直线l1与C交于A,B两点,直线l2与C交于D,E两点,则|AB|+|DE|的最小值为

( )

A.16 B.14

C.12 D.10

例5.(2014·全国卷Ⅱ理·10)设F为抛物线C:y2=3x的焦点,过F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OAB的面积为

( )

【性质5】以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此性质是人教A版选修2-1第81页“复习参考题”B组第7题)

例6:(2018·全国卷Ⅲ理·16)已知点M(-1,1)和抛物线C:y2=4x,过C的焦点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AMB=90°,则k=________.

【解析】如图,设AB的中点为E,过点A,B,E分别作准线l:x=-1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1,B1,H.设A(x1,y1),B(x2,y2),E(xE,yE).

由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与抛物线的定义可得,

同时点M(-1,1)在抛物线的准线l:x=-1上,所以有|ME|≥|HE|.

【评注】①上述高考试题有些有多种解法,这里仅提供一种;另外抛物线各个性质的证明不是很难,限于篇幅,在此不再给出.②从上面试题可以看出,抛物线中与焦点弦有关的问题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所以复习时要突出知识主干,扎实基础,重视数学的基本能力与思想方法,重视知识的储备和方法的积累,不但要掌握解题的常规做法,还应该熟记一些结论,才有可能缩短思维的长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语

教材是编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又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资源,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渗透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体现着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罗增儒教授说: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因此高考命题最具体、最方便的依据其实是教材.数学高考试题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题在书外,根在教材”的特点,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意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教材.教材中的例、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的范例作用,大多都蕴含着深刻的背景、丰富的数学思想,很多高考题是教材例题、习题的组合、加工、引申、拓展和类比,这充分体现教材是高考试题之根所在.

猜你喜欢

准线倾斜角焦点
再探圆锥曲线过准线上一点的切线性质
焦点
以“倾斜角与斜角”为例谈概念教学
过圆锥曲线准线上一点的切割线性质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开缝圆柱缝隙倾斜角对脱落涡的影响
焦点
圆锥曲线的一个性质及应用
与圆锥曲线准线有关的一个性质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