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

2018-12-05景嘉昕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结构性信贷供给

景嘉昕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实体经济的新需求不断出现,而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投放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加剧了信贷风险;与此同时,新兴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因此,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一、商业银行经营状况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阶段随着粗放式经济增长的结束也已宣布告终,新的发展起点已然到来。

(一)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在商业银行行业贷款结构组成中,企业团体、房地产、住户消费占据贷款总量的很大部分;房地产、住户消费和小微企业增加额较大,企业团体、工业和三农稍有增加;企业团体贷款缓和增长,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回升;工业和“三农”贷款增量占比水平稳定增长,房地产贷款以及住户消费性贷款增速为负数,表明其增速回落。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商业银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实体经济也处于升级阶段,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转型而变化,产能过剩的行业信贷风险较为集中,金融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趋于恶化。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中,制造业占比最大、批发业、商业服务分别次之,新兴企业只占很少一部分。银行大批贷款集中在落后行业,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额,商业银行亟待优化信贷构造。

(三)商业银行信贷期限

据中国银行统计,2018年一季度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336 000亿元,同比增长2%,多增5 873亿元,一季度增加5 60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82 000亿元,同比增长14%,少增2 501亿元,一季度增加24 000亿元。这反映出商业银行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调整信贷期限错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银行业的长远发展。2018第一季度四大银行境内贷款中长期贷款金额比较大,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周转期限较长的公益性领域、地方融资平台等,使其在贷款规模和存贷比监管之外开展大量的表外业务,增加了金融风险,使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上升。

(四)商业银行银行客户需求变化

对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需求而言,我国的金融产品种类有限。对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相关衍生品的认识及运用不熟练,技术含量高并且盈利好的产品少,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品种和收益模式单一,满足不了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低,各家商业银行大量照抄国外产品的模式进行设计,提供的产品不能符合客户的实质需求,有着严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使得利息价格战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客户资源的关键。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业务开展处于起步阶段,除去资金的支持,还需要专业机构的指导,对商业征询、资产管理服务等领域需求较高,这些都是商业银行的薄弱之处。

二、商业银行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在服务供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业务供需严重错位

银行一向采取“资本投入、规模扩张、销售主导、利润考核”的运营方式,传统业务开展模式过时,供需严重错位。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理财顾问、信用违约互换、资产证券化、担保债务凭证、兼并重组等金融业务,开发多元化产品,形成适应于新兴产业体系发展的更加高效、先进的金融服务模式。

(二)银行业务缺乏创新

银行传统行业信贷占比偏多,新兴产业得到的信贷资源虽略有增加,但其发展也需要与之配套的商业和服务业模式,应以创新、个性化为主,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因为我国高新技术创新力度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投资回报率呈降落趋向,资本供给过剩现象严重,直观反映出我国信贷资源分布不合理、投资结构急需调整,应实行供给侧结构性变革,加大创新力度。

(三)缺乏专业金融人才

商业银行以营销人员为主导是传统前台关系的主线,但客户引导专业人才不足、业务规划和支持匮乏、服务质量低下,同时,缺乏对知识产权和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重视,如参与PPP项目、投贷联动试点等,这些商行都需要有相应的人才建设。另一方面,落后的组织与体制,低下的运作效率制约其发展。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分支机构和人力资源,但组织管理模式不够精细,严重影响和束缚银行经营活力,限制其长远发展。商业银行应依据市场环境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

(四)金融业竞争加剧

互联网金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取得显著的发展,复合性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涵盖支付、信贷、理财、投资、保险等多个领域。专业化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抢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如阿里、腾讯应用其巨大的在线用户资源着重开发支付业务、理财业务和信贷业务等,余额宝、理财通、京东白条等正逐渐侵蚀原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份额,使其运营遭受巨大的冲击。这反映出金融业竞争加剧。

三、影响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

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多种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时候,一般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因为大型企业会给银行提供很多中间业务,两者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导致银行“保大弃小”,压缩中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另一方面,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减少,银行的贷款利率上升,增加客户贷款成本,减少流向股市的资金,降低企业的经营信心,会减少银行贷款,最终导致盈利下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银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GDP增长率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较高的GDP增长率标志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币币值稳定,银行会根据现行经济状况调整自身的信贷标准,企业经营状态良好,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就会上涨,银行扩大信贷规模,这样一来形成良性循环,企业融资变得简单,无形中货币流通量增加、盈利增加。

(三)商业银行内部因素的影响

存贷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银行的资产配置能力,值越大说明贷款额越大,能带来更高的受益,但存款额低导致流动性低,影响银行正常运营,最终影响银行业的发展。从资本和金融方面讲,商业银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在贷款规模方面抑制了银行的活力,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随着监管对象逐渐多元化,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合意贷款管理的改善,存贷比指标弹性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起到作用,却没有从本质上扫清信贷计划管理对金融市场的阻碍。另外,整个社会的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给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新的挑战。

四、深化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一)调整信贷结构

商业银行要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现状,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调整要严格管制借贷企业资格审查,废除“高污染、高库存、高杠杆”的三高企业,降低产能过剩信贷资金的占用,扶持产业转型和并购重组,实施债权融资和资产证券化,减少融资成本和财务杠杆;对于国家政策扶植的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放宽信贷要求和条件,使其获得发展的强劲后力支持,进而在未来发挥后发优势,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防范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要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高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关注借贷主体的还款意愿和能力、抵押品权属和价值,还要与同行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加强沟通,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应借用“大数据”,分析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变化,指导企业减少负债率,推动直接融资开展,规范政府投融资模式,维护各地金融秩序,稳定社会经济,降低或防止非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改善经营管理,完善人力资源配置

银行业要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提升现代化竞争力。一方面,粗放型的运营思维要向精细化转变,从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出发,协调经营策略,推广“商业银行+互联网”运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优化简单的条线型业务管理,创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高效协作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培育金融创新型人才,发展同时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跨界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业务与技能的匹配度,优化要素生产效率,完善人力资源配置。

(四)进行金融供给创新

商业银行改变经营模式,在技术方面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刺激新的金融需求,从全局出发,提供顺应产业跨行竞争的智能化、专业化、互联网式的效力模式,提升互联网技术使用,从金融和非金融层次提供新供给以满足客户。加强财富管理创新、科技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化解与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在治理战略、金融媒介、应用技术、翻新机制、管理内控等方面,商业银行应逐渐与国际先进银行与监管标准对接,实现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猜你喜欢

结构性信贷供给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