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了解新式茶饮吗(二)

2018-12-04吉洺萩

食品与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饮焦糖新式

吉洺萩

讲师和茶文化作家,在茶的世界浸淫十几春秋。企业文化和品牌顾问。上海交通电台常年访谈类嘉宾。日本绿茶协会特邀法人会员。荷兰Solida ridad可持续发展公益机构茶项目专家组成员。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吉洺萩:邵老师,我们上期谈到新式茶饮与传统茶在品饮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我的理解是,传统茶无论是茶水分离(盖碗)还是茶水不分离(杯泡),在热饮中感受到的香气都与冷饮中有很大不同,很多香气在冷饮中无法感受到。此外,传统茶的冲泡与品饮几乎是同步的,就算是冲泡与品饮分离,出来的风味几乎都能够被完整地感知到,但茶汤一旦放置过久,香气就会散失,而新式茶饮是否要求茶汤必须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邵晓林:是的。目前茶饮店的茶汤分为热茶汤与冷茶汤制法,如果一直采用预制茶汤模式,最好使用冷茶汤制法。我们知道,茶汤的氧化反应、香气挥发损失速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的。

如果茶叶本身品质不高,甚至有缺陷,热茶汤对品质的影响不会太大,甚至会更好(某些茶类会随着氧化反应而涩味减弱,不良香气得以挥发,比如港式奶茶会通过拉茶来减弱茶汤的青气,通过氧化来减弱涩感),但新式茶饮按照目标品质要求选用好的原料,就要体现出好原料的品质并将其保留下来,所以采用冷茶汤更适宜。如果采用热茶汤,则敏感的高级香气类型很容易损失(尤其是清香、花香),容易带来闷熟气息,茶汤鲜度下降,有些茶类如绿茶类中的茶多酚会氧化形成一些中间体,这些中间体会带来不良涩味。

冷茶汤的制法有冷泡法、热萃过冰和热萃急速冷却(不过冰)三种。

在冲泡过程中,用鼻子就能感受到飘出来的香气,而冷茶饮中的香气含在汤中,需要从逆鼻路去感知(即香气从口腔及吞咽后挥发),这两种方式带来的感受差异很大,类似“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这些香气受吸附-释放作用在口腔中表现出前段、中段、后段的体验。有些香气很容易从茶汤中解吸释放出来而形成前段,其他香气部分则形成了中段、后段。一般來说,清香、花香容易在前、中段体现,而美拉德反应(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能产生一系列的香气和色泽)形成的香气则容易在中、后段体现,形成回味悠长的感受。

此外,调饮茶中的糖、水果中的胶体、奶茶的油脂、蛋白成分都会对香气的释放形成重要的影响。蔗糖浆比果葡糖浆更容易拉长香气的释放,形成口腔香气持久的感受,胶体也有类型的性质。

吉洺萩:所以,除了品饮方式的不同,香气类型的选择与优化也是新式茶饮与传统茶的重要区别,是吗?

邵晓林:是的。除了窨制茶外,对于新式茶饮来说,有两类茶香是最为关键的。

酶催化作用下形成的花香、果香 这是乌龙茶花果香的主要形成方式,红茶还有脂质氧化作用。水果茶需要体现茶叶的花香、果香部分(尤其是花香部分),绿茶的清香则不容易在水果茶中体现,容易被浓郁的水果香气掩盖,而且鲜嫩绿茶的鲜甜度也容易被糖掩盖。在乌龙茶的制茶过程中,随着萎凋做青工艺,花香、果香愈发明显浓郁,在制茶现场,这种香气十分迷人,但在后期的干燥烘焙过程中会损失大半。

热反应的香气 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由于美拉德反应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形成这种风味的茶类需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内质丰厚,有足够的糖类及氨基酸类去反应,二是需要“文火慢炖”的后期烘焙工艺,这也是炭焙工艺的特点。

热反应形成的香气类型适用于奶茶类产品,这类香气与油脂类成分较协调。从早期的奶茶进阶到奶盖茶,原料品质也显著提升。从市场受欢迎的奶盖茶基底来看,无论是“喜茶”的“金凤茶王”、“朴茶”的“浓香铁观音”还是“茶馆”的“大红袍”,都具有明显的美拉德反应形成的风味特征,在吞咽之后都带有明显的、愉悦的、悠长的回香。近来受欢迎的“蜜香红茶”则更偏重于焦糖化反应类型,略带一点烤焦的甜香,与牛乳搭配性很好,但不及高端烘焙乌龙茶(美拉德反应)来得细腻、富有层次。

吉洺萩:您所说的香气问题,在传统茶的品饮中是很明显的。一般我们在喝岩茶类炭焙火工艺明显的茶时,会说到“焦糖香”,这个焦糖的感觉会让人感到甜蜜和温暖,就这一香气再细细品味和细分,会感觉到粗放和细腻的层次感,还有制作坏了的可能。对于香气这个奇妙的纬度,所带来的信息是极其丰富的。

猜你喜欢

品饮焦糖新式
新式汽车
茶与咖啡的品饮及制作技术比较
习茶,有捷径吗?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Cartoons
善品者必具器量
——谈六堡茶的品饮境界
为什么烤红薯越靠近皮越好吃
新式可伸缩性布朗式架的改良及应用
一品黔茶
焦糖奶茶:口舌生津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