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思考
2018-12-04韩永光马利刚赵乐郑晓珂
韩永光 马利刚 赵乐 郑晓珂
摘 要 生物工程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适应生物工程的迅猛发展,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开办生物工程专业,中医药院校也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因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相同,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院校如何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彰显出中医药类院校的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实验室;应用型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0-0102-03
1 国内外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全国本科院校中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专业有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国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有301所;开设生物工程类专业的高校有28所,该专业2014—2016年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分别为75%~80%、75%~
80%、90%~95%;开设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有五所,2014—2016年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分别为95%~
100%、90%~95%、95%~100%。经过调研,部分高校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专业培养方向为发酵工程、生物制药、轻工生物技术、生物质能源、微生物应用、生物农药、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化工与制药、食用菌。
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核心课程是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工业微生物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酶与蛋白质工程、化工原理、药理学、发酵工程、药物分析、药剂学等[1]。学校开办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还要培养出生物制药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型人才。但是现阶段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多未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特别是目前生物工程专业仅有两届招生。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验实践教学,逐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增强专业特色,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生物工程是一个实践实训操作強的专业,对国外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凡是开设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校均十分强调产学研的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创新人才。如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Virginia,Kan-
sas State University等高校,它们对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均实现产学研相互提升[2]。在学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时,学生可自愿选择合适的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实验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条件,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微调;学生按照最终的实验设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后方可得到学分。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企业进行实习,并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了解和掌握技术方面的研发或管理工作。
在中医药类高等院校中,如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个长期的重大研究课题。河南中医药大学是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及周边省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龙头和中心高校,现已发展为医、工、理、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学校虽然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不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实践教学欠缺合理;等等。
2 建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建立 现在很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是先教学基础课程,然后讲授专业基础课程,最后开设专业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特点和中药炮制学、中药分离纯化、中药化学等优势学科和产业特色,实验部分则重点对常见的生物药物进行分离纯化,如干扰素、纳豆激酶、香菇多糖等,使学生掌握常见分离纯化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如以2013级生物工程班和2014级生物工程班为实验对象,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将生物工程和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渗透到特色中医药中。
在强调对本专业课程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其他非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虑到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除本专业课程外,要求学生选修包括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文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等其他院部的相应课程,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还能很好地帮助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深入理解本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中药发酵炮制学将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与突飞猛进的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给中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方法,对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药炮制学课程是河南省精品课程,建有中药饮片炮制模拟GMP车间,通过中药发酵炮制学将中药专业与生物工程专业有机结合。生物制药工艺学使学生掌握各类生物制品或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制造原理、工艺过程与生产方法等。
人才培养方案中师资队伍的建立 在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河南中医药大学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有关会议学习交流,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到国外访问或攻读学位,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给予指导或奖励。
每年的仲景文化节时,为丰富传统师资结构,学校在传统的师资结构基础上新增三种类型的教师队伍:第一类是聘请的海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由他们为本科生进行讲座,传授学科前沿课程,让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第二类是聘请的知名企业、研究院、药检所或曾经在知名企业的管理和研发高级人才;第三类是邀请的一些仪器公司的研发人员,给学生做仪器培训和原理讲解。
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各项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性质,构建“产学研”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校内,以各个科研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行大学生实验导师制度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学生提供很好的科研环境。在校外,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数个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实习;严格遴选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创业背景,可以指导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创新精神[3]。
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方法的建立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学生多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往往忽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本科生的独立人格和张扬的个性,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时应该尊重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探索创新的权利,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创新[4]。如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综合实验课程“生物工程实验”,共60学时,以大肠杆菌为表达系统表达中药中的外源蛋白,设计的思路是构建丹参基因的表达载体、PCR鉴定,然后进行酶切、连接、转化和筛选,最后进行表达和纯化、电泳检测等,这样一个完整的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分离纯化的过程。这样把整个基因工程操作技术与中药、药物分离纯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基因工程产品开发有一个全面、系统掌握,并彰显学校的特色与优势。
人才培养方案中科研实践的建立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目前为生物工程专业建有专门的实验室,拥有超高分辨液相气相—质谱联用仪、超速离心机、超薄冷冻切片机、AKTA蛋白质纯化系统、中试(小试)发酵罐、超声波提取机组、冷冻干燥机、荧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圆二色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另外,拥有现代化的制药工程实验室、中药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中药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药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模拟GMP车间等,从而保证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需求。学生不仅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还可以利用教师所在的高水平研究平台进行自己实验和课题的研究,支持和鼓励本科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课余科研项目和苗圃项目等,并针对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发表著作及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和实习方法的建立 在此阶段实行导师制,通过“结合专业实习、自主选择导师、导师全程指导”的方式,原则为一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三人,校外导师一人带一个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文献查阅、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方案确立、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写作等整个过程。
另外,药学院与宛西、济世、顺势、百泉、华星等河南多家中药现代化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在多家高新技术生物制药企业设立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生物工程专业最前沿的研发状况和生产工艺,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多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有赖于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優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逐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措施,从而高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对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依据专业和特色人才建设规划,做大做强特色品牌专业,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能力,探索一种更加适合于本地区、本校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医药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扩大专业影响力,提高业界对河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认可度,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夏金兰.生物工程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62-63,66.
[2]邓禹,毛银.国际化背景下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7,44(9):274-275.
[3]陈丽丽,王松涛,周会萍.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101-103.
[4]万海同.中医药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J].中医教育,2010,29(4):4-8.
[5]河南中医药大学简介[EB/OL].http://www.hactcm.edu.cn/xxg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