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学院创新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探索

2018-12-04史芳郭东明杨仁树刘波王前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史芳 郭东明 杨仁树 刘波 王前飞

摘 要 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分析其实行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的优良模式以及实行过程中的反思,以期探索创新为导向的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的范本模式。

关键词 研究型学院;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0-0004-04

Innovation Oriented Research Institute Mentoring Undergra-duates Thoroughly Explore//SHI Fang, GUO Dongming, YANG Renshu, LIU Bo, WANG Qianfei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Mechanica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whole course tutorial system,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t model and performing in the process of reflec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as the guidance of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tutorial system template model.

Key words research institute; whole course of tutorial system;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

1 引言

随着国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等。研究型大学作为创生知识、培养人才、传播文明的学术重阵,在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环节[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起试行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可以概括为精英化的教育教学理念、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举措、梯队化的科研创新团队、个性化的导师人文关怀、定制化的实践创新训练和全程化的教育引领进程等六大方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作为学校首批试点学院,率先实行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教师全体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创新辅导模式,形成辅导体系,探索各项措施,以期形成研究型学院的创新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2 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2],这些大学先后培养出诸多影响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随后,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地高校进行推广,并形成较完备的本科生培养模式。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倡导下,率先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3]。目前,高校为了能够在众多高校中凸显自己的竞争优势,纷纷面临出特色、创品牌的特色化教育挑战[4]。

3 研究型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然性

国家创业创新大环境的驱使——国家培养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深关国家发展大计。并提出一系列优化与指导性政策,明确指出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国家对大学教育转型的必然趋势——国家对高校的要求 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国家要求,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明确要求后,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统一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者前列。根据该方案,力争到2020年,我国若干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因此,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大学教育转型势在必行。研究型高校应该更加肩负起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责任,着力探索精英教育教学体系,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要务,力争培养在人类未知领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精英人才与领袖人才[5]。

精英教育教学体系的要求——学校培养目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百年学府的研究型大学,一直探索精英教育教学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长,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第一要务。

创新教育培养管理模式的探索——學院创新目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后文简称为力建学院)作为首批试点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与科研力量,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接近1:1;教师中70%为硕博导师,并涌现出一批院士、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为推进创新性研究型学院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院通过探索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形成以导师为主要核心,以学生本硕博团队为纽带,以教辅人员为横轴的培养管理模式,以期通过实验、创新、突破,建立新型师生管理模式。

4 研究型学院推行本科生创新全程化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力建学院在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的过程中,发现有师生沟通不畅、导师压力过大与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师生、学校期望值不均衡 本科生创新全程化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期望值存在差距,致使师生满意度与意向调查评价标准有差别:学校作为导师制的提出方,对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有着期望与期待,是大方向、整体上的把握;导师作为导师制的实施方,因个体差异较大,对导师制的期望值也不相同,有的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有的则是为了从“头”培养人才,期待长期效应,是工作态度、方式与追求的把握;学生是导师制的接收方,作为每一个个体,对导师制有不一样的期待,有生涯规划、思想引领、学业指导、人文关怀、心理辅导等,每个人着重期待的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确定师生满意度互评时,因素较多,没有统一标准,不够有说服力。

导师资源客观条件有限 导师制美好的愿景是像师傅带徒弟那样,可以手把手传授。然而随着我国大学生不断扩招,师生比不断扩大,1:3或者1:4的师生比还是比较困难的。以力建学院为例,目前每个导师每年带2~3个学生,四年下来也有8~12个学生,再加上指导的研究生,其团队基本是20多人的规模,导师的工作量较大。另外,目前高校的评聘与考核制度仍然为重科研轻教学,以科研成果衡量教师水平,教师本身的科研任务也十分繁重。因此,导师想要对所带的学生各个辅导、因材施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合理安排导师指导教学的工作时间与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双向监督与反馈不及时 在本科生创新全程化导师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反馈与监督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都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定性与定量的考评,很难甄别出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导师所做出的贡献。如个别导师科研项目任务重或是教学任务多,在培养学生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仅仅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记录手册等很难做到,导师、学生消息不畅通,反馈不及时,且学校也很難准确把控与监督。

5 研究型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的革新探索

构建要求明确的导师制构架体系

1)对学生学业生涯的创新全程化导师制模式(见表1)。力建学院依托导师资源良好平台,开拓将基本教学、创新教学环节、第二课堂活动、创业实践等全面结合,探索全日制全方位的针对学生学业的生涯全程化导师制模式,即导师参与学生学业的全方位,指导学生完成各环节并取得良好成效。近两年来,学院始终围绕创新创业搭建全程化一站式辅导模式,导师从“头”跟进,循序渐进,学业不及格率下降7.3%,竞赛获奖率提高150%,专利、论文发表成果更是提高200%。

2)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全程化创新指导模式(见表2)。力建学院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从学生角度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将人文关怀贯彻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将导向要求明确化,让导师明白做什么,。

有效构建要求明确的导师制构架体系,让导师的职责明晰化。一方面,从学生出发,更加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学生;另一方面,为监督与反馈机制提供依据。

构建捋清关系、多管齐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为解决导师精力有限的问题,力建学院探索全程全面网格化管理模式,分线路、分层次、分路径指导,各有重点,形成网络,不留死角,如图1、图2所示。

1)导师线。导师线主要为学生开阔视野,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科研创新与展开人文关怀。导师线的团队包括导师、助理导师、博士生、研究生、高/低年级本科生。导师从学生出发,因材施教,进行全面指导、教育,进行重点突破;而其余的学生导师可以称之为朋辈导师团,他们深入具体生活、学习等,对学生进行辅导并逐级汇报,形成梯队型辅导模式。在导师团队内部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机制。

2)辅导员线。辅导员线主要为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生涯辅导与人文关怀。辅导员线团队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干部与班级干部。辅导员进行全年级横向指导,总体把控;班主任则从班级为单位入手,从小范围了解与指导;而学生会与班级干部则为朋辈同伴,主要为学生服务,同时反映学生的所思所想。

3)网格化设计。网格化设计则是指两条线十字交叉,对学生进行棋盘化管理,其中导师线进行纵向团队辅导,而辅导员线则进行横向同年级同年龄学生辅导,进而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位塑造,不留死角。

6 研究型大学推行创新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的反思

导师制有必要,但要深入持久,形成长效机制 本科生创新全程化导师制的实施使不及格率下降,生涯规划更为明确,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给导师制的实施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新政策的实施需要不断探索与深入,从时间、要求、形式、奖惩、退出等方面形成可循序渐进的长效机制。

1)进一步明确师生职责与权利。对导师职责的明确,可以从学习、科研、思想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要求;但是要与时俱进、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所需、导师所想,及时调整具体的职责要求,进一步进行职责线路明确。另一方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要及时关注导师的需求,解除导师的后顾之忧。此外,应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作为导师制的受益者,要积极主动融入导师团队,把握交流机会。

2)进一步完善评价与奖惩机制。从满意度评价、有效工作时间、指导创新成果、学生成绩、过程记录等五个方面进行考评,形成考评体系,形成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对教师的奖惩以奖励为主,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展开。物质层面主要是设置工作量基数,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导师、不履行导师职责的导师,进行不适合做导师的认定,计入年度教职工考评记录。从精神层次方面,对于做出贡献的导师,要树立典型与榜样,与导师评聘职称挂钩。

导师制有线路,更是靠全校动员、多方协调 本科生全程化导师制指导重在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目标,全力打造形成精英教育教学体系,是全校的工作重点。因此,本科生创新全程化导师制并不是导师团队的事情,而是要在学校的层面上织网架面,为导师制提供更多的可发挥的舞台,为学生营造自由又有方圆、浓厚又轻松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导师制要传帮带,更要向外走,讲创新出成效 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已经较好地发挥了导师团队内的传帮带作用,通过项目、活动等将团队运营良好。但是,导师任重道远,需要带领学生开阔视野,感知前沿,还要为学生搭建平台,走出学校,走向世界。创新创造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从开始就树立信念,不断拓展。导师要做好引路人与开创者,联系国内外社会资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供机会,从创新出发,引导学生发明专利、科研创新。

7 结语

研究型大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平台,本科生全程化创新导师制有目标、有思路,但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梳理,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续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精英教育教学体系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展涛.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1):8.

[2]田明华,田琪,陈建成.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6):1-8.

[3]李晓阳.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减负”与转型[J].江苏高教,2009(1):68-70.

[4]史芳.初探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J].管理学家,

2014(9).

[5]王琪.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J].高等理科教育,2011(5):28-3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分析
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