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问”激起千层浪 师生互动好课堂
——浅议高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之策略

2018-12-01江苏省启东中学杨黄健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三项式创设情境

江苏省启东中学 杨黄健

虽说学无定法,但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基础教学改革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局面,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三大主流,其实质真正实现了“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而“探究式学习”自始至终是围绕着相应的问题展开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而且要求学生牢固树立创新化的问题意识,能够及时发现、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为奏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交响乐奠定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含义

创设问题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它有“问题”,即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冲突性不能影响学生深入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否则不能称为高质量的问题。其次,它是一种“气氛”,能激励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在主动、自觉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究中解决具体问题,并伴随着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主要包含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客观世界探索的激情和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意义: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既需要人们牢固树立独立意识,也需要一定的合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氛围,为学生逐步养成团队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但培养这种意识不是通过形式上的合作就能达成的,当学生感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需求时,教师必须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利学生展开合作性的探索。

2.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的发现、发明和创造的潜能,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适度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知识的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相应的问题。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解题素养

高中数学知识不管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知识,都是面广量大的,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灵活应用多种方法解题,甚至终身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掌握解答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创设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坦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问题探究,才能迅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1.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适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1】例题:求证抛物线y=(m+1)x2-2mx+(m +4)与x轴没有交点。我在引导学生完成这一习题时,提问:“大家能否把此题改成求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的值或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投入到思考、讨论、探究中去,成功地沟通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归纳出b2-4ac< 0在不同的数学知识中的广泛应用。类似的教学过程,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解题能力以外,还获得了展现自我创造力的机会。

2.设置的问题情境一定有坡度

现代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按照其长短把它分为“短解答距”“微解答距”“新解答距”和“长解答距”四个层次。因此,我们要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问题时务必考虑学生的不同基础设置四个层次,以利学生犹如攀登阶梯一样参与探究。

【教学案例2】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时,先展示如下问题情境:泰姬陵建于十七世纪,它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中人们都认为陵寝以非常珍贵的宝石镶饰,图案千姿百态,其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是用体型一致的圆宝石镶嵌而成的,累计拥有一百层,真乃壮丽无比。然后我再打开多媒体课件,如下层层递进的问题映入学生的眼帘:(1)你是否知道此图案总共镶嵌了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4+5+…+100;(2)试问第1层到第99层总共镶嵌了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4+5+…+99;(3)如果按照第1层到第n层统计,那么总共拥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4+5+…+n;(4)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那么如何求a1+a2+…+an?许多学生在上述阶梯式的问题情境中,逐步明白了解题的要领,并且拓宽了创新思维的视野。

3.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经指出:“成功的教育手段一定能使人快乐,要让一切教育手段趣味无穷。”因此,教师设计问题不能随心所欲,只有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3】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二分法”一课时,就开门见山地设置问题:在江苏电视台每周一次播放的“非常6+1”专题栏目中有个“竞猜价格”活动,你是否掌握了获胜的窍门呢?”顿时,教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接着,我立即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并展示如下问题情境:“同学们能否相互合作猜生日,看哪一个高手能用最少的次数猜出对方的生日呢?”许多学生异常兴奋,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二分法”的概念与原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不胜枚举,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不拘一格的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当然,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应该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构建实际、实用、实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猜你喜欢

三项式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ax2+bx+c=a(x-x1)(x-x2)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中考中的二次根式运算
“公式法”在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中的拓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