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灵动数学课堂

2018-11-30江苏省海门市三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小学生

江苏省海门市三和小学 张 英

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发展,教师习惯于实行灌输式教育,这就导致学生只会盲目地接受知识,只是学会,而不是会学。伴随着教育改革,我们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付出努力。学生要转变自己的思维习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则应该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特点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还不足,因此,教师就应该根据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来开展教学,数学教学就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觉得赶不上课程,感到学习吃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如在学习小学乘法时,是在他们已经学会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因此对这种新学习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先尝试自己独立完成。以8×7为例,学生可以理解成把8个7相加,根据加法的运算规律,可以算出最后的结果,到他们已经渐渐熟悉了之后,会有一套小学乘法口诀表,让他们背下来,以后的一百以内的乘法就比较简单了。这样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加深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挑战新知识的积极性。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解题特点和逻辑能力。在了解他们之后,再开展教学就会容易得多。小学课堂应当是生动活泼的,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所以教师应该时时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开展知识教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把握教学难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独立探索,同时加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新型教学模式下两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操作做出指导,对不同的学生还应给予不同的对待,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稍微差一点的同学。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画一些几何图形或者折叠一些立体的几何体,让他们观察测量,这比理论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周边的图形,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和物体。在辨认各种几何体时,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物,如球,可以让他们想一下篮球,柱体可以让他们看饮料瓶,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教材,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还可以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的方向对同一立体图形做出观察,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让同学们把所看到的画下来,让其他同学讨论这幅画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也可以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多数学问题没有想象力是解决不出来的。

三、加强小组讨论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学习越来越重要,要产生更多的价值,就需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学习别人的想法,最后得出结论。在小组讨论中,一些学习好的同学自然会成为话题主导者,这就会导致学习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同学置身事外,学习好的同学的意见成为小组意见,学习差一点的同学被动接受,从而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显然不是我们的目标。小组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合作,所以在讨论的时候,应尽量听取那些后进生的想法,大家全部发表意见后,开始集体讨论,把自己的疑惑和难点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在分小组的时候,要按照每个人的水平,好差搭配 ,小组之间的水平也要大致相同。由于学生很相信老师,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对老师提出疑问,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在小组学习中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能发现那些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同学的看法,又能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实现了合作学习。有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低,教师就要尽量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使每个成员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责任,有人发言,有人质疑,有人总结,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讨论、分析、交流,使不同成绩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可以降低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让课堂具有灵活性。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应该做出适当评价,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应该以他们小组讨论的过程为主,而不是只注重讨论结果,评价时也应该注意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到了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与别人交流和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或者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向以及兴趣,根据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一些评价,用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使课堂更加高效。

四、关注学生发展

提高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就是要他们掌握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数学方面,就是要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如小学生在学习元、角、分时,要让他们明白这些计量单位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让他们在实际中加以运用。比如通过让学生扮演店员与顾客,让顾客去买东西,并讨价还价,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对数字金钱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当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时,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自然就会变得生动。

小学数学在学生一生的数学发展中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是教学的宗旨。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动,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学生也能真正学到知识。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小学生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