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探究,让学习更深入

2018-11-30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奇数偶数正方体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吴 娟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接受和模仿之外的重要学习方式,是突出学生主体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进行恰当的组织,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让他们迅速积累成功的经验,并在探究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领学生规划探究方向,打好成功的开端

探究性学习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带着思考和疑问走近学习内容,否则学生的探究只能流于表面,在组织学生探究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理清头绪,找准需要探究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来学习,这样就为学生之后的具体探究拉开了序幕。

例如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学习中,我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猜一猜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很快从课题上判断出本节课需要探究的内容是如何判断几个数的和与几个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在确定本课的两大板块之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请小组长分一下工,安排小组成员自写几个式子,然后看看有什么发现,并探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这两个问题。在学生活动之后,他们发现积的规律是比较好确定的,不论有几个乘数,只要其中有偶数,积就是偶数,如果乘数中一个偶数都没有,积就是奇数。在大家达成共识之后,课堂就聚焦到研究和的奇偶性上来。之后我又给了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展开针对性的探究,在其后的集体交流中,学生将这些规律逐步挖掘出来,很多学生是从简单的两个数相加开始探索的,再在两个加数的基础上推算,最终发现了若干个偶数只要看成一个偶数,若干个奇数可以将偶数个数的奇数之后看成偶数的规律。

从效果来看,学生的探究是非常成功的,之所以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教师的引导功不可没,在探究中,教师传递给学生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理念,让学生立即抓住主要问题来探究,保证了学生的探究时间,为学生的探究打好了基础。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做好探究的铺垫

除了引领学生的探究方向之外,我们还要给学生的数学探究增添动力,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处于急于一探究竟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尝试会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

师生间的互动是很好的交流方式,特别是一些游戏、魔术之类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动力更强劲。例如在“周期规律”的教学中,我就组织了几名学生玩“点兵点将”的游戏,因为教师的参与,学生兴致勃勃,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因为教师的一些“手段”,学生总是落败,于是输掉比赛的学生就急于找到落败的原因。他们从教师的游戏细节入手来思考,发现不管是上场的学生站在左边还是右边,教师都从学生开始点,所以最后一个字会落在学生身上,导致学生淘汰,弄清楚这个规律之后,学生一致要求教师从自己开始点,教师又邀请一名学生参与,这一次淘汰的还是学生……这样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结合两次游戏探索其中的道理,最终成功地挖掘出了游戏背后的数学规律。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成功之处有两点,其一是亲身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其二是在学生有了一点眉目时果断改变了游戏方式,重新激起了学生的欲望,同时也便于学生比较两次游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做法增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的探究深入且触及本质。

三、高效推动学生的集体交流,凸显探究的成果

探究性学习往往和合作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在探究中取得的发现都可以成为他们交流的话题,很多思维的火花正在这样的交流中迸发出来,因此在组织学生的探究时,我们要推动学生的集体交流,要让他们在探究中受到启发,并互相补充,继而推动探究成果的普及。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中,我在课前请学生制作了模型,在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将正方体展开,得到不一样的展开图,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这些展开图可以是哪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独立尝试之后,他们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多样的,相互补充之后,学生尝试将类型相似的汇聚起来,并根据展开图的特点分类,在小组活动之后,我组织了全班交流,学生发现其余小组的研究和自己小组的发现也存在不同,这样在有小组展示之后,其余小组再补充自己小组的发现,并共同将其中重复的展开图去除,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最终收集了多种不同的展开图,并给每种展开图取了形象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究和交流,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这为他们之后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值得教师去专研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分析决定学生探究能力的因素,并做针对性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奇数偶数正方体
奇数凑20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给正方体涂色
奇数与偶数
拼正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