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搭“生活”桥梁,构建魅力课堂

2018-11-30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张冬梅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化游戏同学

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张冬梅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们打基础的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影响深远。新课改后,很多地区开始进行教学改革,虽然相较于以前,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不排除还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活动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一直以来,数学教学中仍存在师生关系不对等、数学知识脱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教师需要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是相互关联的,积极搭建生活的桥梁,让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一、设计生活化游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数学”等于“枯燥”,这是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初印象,造成学生产生这种固化印象的原因和教师长时间以来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只是单向地进行知识灌输,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导致他们无法建立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小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关键就是进行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速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生活化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设置了“口算热身”环节,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口算习题,让他们大脑预热,然后教师说道:“同学们,我们都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今天我们也来一个口算比赛的游戏。”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致。接下来,教师对游戏规则进行了说明:“同学们在同一起点出发,两两一组进行‘石头剪刀布’,输的同学给获胜的同学出一道小数加减法习题,若该同学答题正确,则前进一步,最终到达目的地的同学会得到奖品。”游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互相为对方出题,无形中提高了计算能力。最后,教师对获胜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并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小奖品进行鼓励。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将枯燥的计算训练变得更为形象生动,利用学生们熟知的生活游戏让数学课堂变得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的情绪自然就被点燃,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从而在游戏中提高了计算能力,训练了自己的计算思维。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开展实践活动是为数学和生活搭建桥梁的有效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实现全面提高。

比如:在讲解“比例”这部分内容后,为了让学生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学以致用,教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活动。首先,教师拿出卷尺和细绳这两种工具说道:“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现在要求大家利用这些工具测量学校旗杆和大树的高度。下面你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接下来,学生们开始投入到这个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意识到利用这些工具如果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是不现实的,不可能得出结果。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教师展开引导点拨,让他们回忆比例这部分的内容。这时,有些学生灵机一动,开始测量小组同学的影长和该同学的身高,并测出了树木的影长,结合所学内容求出了相应的结果。同理,在测量旗杆高度时,学生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解决了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在合作中建立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问题,教改后,教材也体现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是,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没有有效利用生活教学资源,导致数学课堂与实际脱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密切地把握它们的联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认识负数”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首先,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了温度计,并对此进行介绍。同时,出示上海、三亚、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和城市风景的图片,让学生们结合观察的图片进行思考,结合生活常识将城市与最低气温进行匹配。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上海与三亚相比,上海的气温怎样?上海与哈尔滨相比,气温怎样?三亚与哈尔滨相比,气温怎样?”教师提问过后,学生们展开了思考讨论,并给出了答案。接下来,教师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启发引导,并提问:“我们在数学中如何区分零上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呢?以什么为标准?” 教师没有让他们立即回答,而是引出了正负数读写的正确方法,让他们结合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刚才的问题,将相应的数据用正确的方式表示出来。最后,教师让学生们思考讨论生活中其他类似的现象,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区别。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创设了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对新知进行逐步探索,初步理解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有效地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从而建立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从生活出发,积极地为学生们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更具魅力,学生们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从中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1]王希军.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8).

[2]张俊,刘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7(0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游戏同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