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8-11-30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小学许敏娟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应探究数学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小学 许敏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应明确“自主学习”的真正内涵,在反思中改进教学策略,避免错过小学阶段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现状、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课堂的反思以及具体改进策略做具体阐述,让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从形式走向实质。

一、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现状

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都在迎合“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也不外乎体现了“自主学习”理念,但是有些教学思想不够完善,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用心良苦”,却并没有换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1.教师缺乏有效指导,缺乏及时评价

“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明白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教师却不敢多讲、不敢多评价,成了看客和听众,对学生的错误回答含含糊糊,一味赶“自主学习”的时髦,却并没有认清“自主学习”的真正内涵。由于教师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低下,基本知识点都不能扎实掌握,更谈不上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沉默”不仅没有让自主学习的美好设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呈现,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师缺乏及时评价,害怕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担心被戴上“不民主”的头衔,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进行评价和纠正,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效果也难以实现。

2.教师成为“导演”,学生成为“群演”

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手段等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课件展示、视频演示,学生活动多种多样,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导演着整个课堂,学生跟随教师新奇和开心,整个课堂结束,师生配合着表演完成,反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体验和亲身实践探究,学生并没有体会到新型教学手段带来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整个数学课堂教授完后,学生对数学公式、解答方式没有实质性的透彻理解,题目转换、提问方式,依旧是新题新知识。

二、教师对“自主学习”课堂的反思

1.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

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应扮演引导者和敦促者的作用,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采取指导策略让学生自奋发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良的思维习惯,改变旁观者的姿态,改变杂乱无序、形式化的现状,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进行有效指导,改善自主学习的课堂效果,对学生回答不恰当的问题进行正确评价。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动手操作中理解知识,对学生的表现随机应变,站在学生的角度即时做出合理、多方面评价,在赞赏学生的同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行为进行恰当的批评,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评价成为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数学课堂中,学生能够力所能及学到的知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生难以到达的深度与广度的题目,教师应开拓学生思维,拓展深度知识。自主学习最好的效果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能够适度选择学习内容,对学习方法有自主决定权,对练习、作业有自主设计权,对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拥有质疑权。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

2.自主学习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是知识拓展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占据了整个课堂时间,学生在“满堂议”中、在教师的“导演”中完成了课堂学习,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依靠别人的惰性,个人探究能力越来越弱。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解题方法,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效果才会最明显。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的联结点进行拓展延伸,把握好学生的学情和思维实际,适度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能实现发展性目标,这才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改进策略

1.教学方式和学习材料的转变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迎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设计问题、自主探究问题,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如教师可运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问题,如在认识多边形的面积时,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公式的推导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面积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材料的转变与补充,教材的例子有时没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例子理解速度快,教师便可选择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可让学生回想去超市购物的经历或者让学生去计算买东西的总价格,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落实自主学习。

2.鼓励学生亲历和质疑问难

有效的自主学习一定是学生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学生亲自去获得知识和探索方法。例如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为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鼓励和引导学生完成,提升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搭建有效学习平台。如在学习《简易方程》时,给学生设置任务:小红和小丽围着400米的操场跑步,小红的速度是每秒4米,小丽的速度是每秒3秒,两人同时出发,何时能够第一次相遇?此问题可以验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行程问题,因为不知道两人是同向而行还是逆向而行,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同向时还应注意两者的距离差。通过此种有目的的探究经历,自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授课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次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对先前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借助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欲

数学课堂的活动也是具有情感交流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关注,对数学课堂和教师渐渐消除心理畏惧感,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做“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若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和害怕心理,抵触心理就已经阻挡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指导学生自主地、发自内心地体验和感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课堂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更新和升华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主学习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途径,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和正确评价,改变自学习形式化的现状,保证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1]赵倩.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山西教育(教学),2017(12).

[2]林智泉.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J].学苑教育,2018(01).

猜你喜欢

教师应探究数学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