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课上的表达

2018-11-30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刘国辉赵媛美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传统数学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 刘国辉 赵媛美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内在文化底蕴和谐丰实,让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是每个教师的使命。不过,一谈到“传统文化”,人们立马想到的是思想品德、语文这种与传统文化密切联系的学科,而其他学科,例如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似乎距离“传统文化”较远。其实不然,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那么,小学数学课上我们该如何去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达到“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实施:

一、“数学史料”来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升起来了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利教利学,了解中国数学的发展史,才能使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对于我们的教师和国家来说,意义深远。

可是,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科尔(KOOL)指出:“可以将数学史作为课堂中的一名额外学生使用。”即在现实数学教育的背景下,使学生面对问题的多种解法是十分重要的,这些解法可以是其他学生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而实际上,由于历史相似性的存在,即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过程与数学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历史上数学家所遭遇的困难正是学生所经历的障碍,学生的很多想法与历史上存在的方法类似,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古代数学家的想法一致时,当学生充分讨论已有的方法、看到历史上已有的“新”方法时,他们会有所感受,会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所帮助。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史料介绍他们不会感兴趣,但我们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一点一滴的渗透,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通过这种“聚沙成塔”的教学渗透,完成这个教学目标。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料”。这部分内容中许多为中国数学史料,我在引领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当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得到了某个结论后,我就将相关“数学史料”推出,让小学生跨越千年来体会相同知识的探究带给古今人们的感受,让孩子寻找“归属感”“自豪感”。

例如,当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向学生介绍:早在两千多年前,“方田章”就论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

再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适时引出圆周率,然后向学生介绍: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是多少,然后向学生出示“你知道吗”: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通过这段话,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数学对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从产生到成熟必然经历一个发展、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数学家都为数学对象的最终确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当学生在“感悟历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困难与数学家一致时,那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自信心会进一步增强。在我们的课堂中扮演“课堂中一名额外的学生”的数学史料能够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引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的作用。

二、“千古名题”来了,对传统文化的爱浓烈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部分“千古名题”,它们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流传千年,如“鸡兔同笼”“长绳测井”“藏题诗”等。通过对此类有趣题目的解答,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我们这样设计:

引入环节:我们伟大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数学领域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如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对中国古文明史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走进“鸡兔同笼”问题,与我们的前辈一起研究这个著名的数学问题。

总结环节: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像“鸡兔同笼”这样经典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同学们不妨上网或到阅览室查查资料,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一起遨游数学的海洋。

练习环节:我们出示历史名题。如“一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5尺;若将绳5折测之,绳少1尺。求绳长和井深。”这样的“长绳测井”题目,引发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热爱。

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所学知识,适时抛出历史名题,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藏题诗:“李白大街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花和店,喝完壶中酒。试问壶中酒,原有多少斗?”“几个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每人一个多一个,每人两个少两梨,几个老头几个梨?”此类题目都是千古流传的古题、名题,集古文或诗歌与数学问题于一身,学生在题目的阅读理解和解题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探索交流中兴趣盎然,思维开阔。

三、古人的生活观念来了,学生的生活观变了

随着对外开放,网络的普及、通讯业的发达、电子设备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甚至主导了某些人的生活,随之而来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理念开始侵蚀着孩子们。很多孩子迷恋手机,网络游戏,晚睡晚起,暴饮暴食,不愿意运动,肥胖的孩子逐渐增多。面对这种现象,我主要借助于练习题中的一些隐形元素,向学生宣扬健康的生活观、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学习和生活。

例如练习题:一周岁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占全天的八分之五。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是一周岁儿童的五分之三。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几小时?

当孩子完成这个练习题后,我就向孩子介绍古人的生活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活方式顺应了自然,与天地一体,所以相较于现代人要健康很多。作为现代人,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那样天一黑就睡觉,但我们可以做到早睡早起,这对我们的精力、体力和身体发育都有好处。

又如:讲“黄金分割比”时,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因为黄金分割比与“美”密不可分,谈到“为妈妈选择多高的高跟鞋时”,通过计算下半身与身高的比值是否为0.618∶1时,我们发现高跟鞋并不是越高越漂亮,而是符合“黄金比”时才是美的。通过这个练习活动,像孩子们传达健康的生活理念,对学生们今后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是我一直比较注重的“传统文化渗透”——“适度的才是美的”,所谓过犹不及,我想使孩子们明白这个简单的朴素的生活观点,也是我们祖先倡导的做人做事的理念。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感受祖先的智慧“大方无隅”。老子说:大方无隅,即一个人要大方,不要过于执着。不应固执地认为方就是方,圆就是圆,方形的东西越来越大时,就可能变圆了。因此,中国人说做人要大方一点,就是做人要学会变通。这也是数学“极限思想”的渗透,不但对于学生认识圆、进一步了解圆都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对孩子人生观、生活观点的建立也具有指导作用。

随着“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各学段、各学科的全面实施,随着国家高考政策的改变,人们愈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而这种复兴正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源泉。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我们的力量微薄,但我们心中一定要始终装着这样一段话: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带着这种历史使命去教书育人,我们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有力量!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传统数学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探析及思考
多种方法解鸡兔同笼问题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巧解“鸡兔同笼”问题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鸡兔同笼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清明节的传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