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解儿童数学学习中“复错”现象的教学策略
——基于首因效应的视角

2018-11-30江苏省太仓市荣文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个位现象

江苏省太仓市荣文小学 陈 蓓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对一些题目总是一错再错,这种让老师困惑、学生迷茫的现象,在本文中我们把它称之为“复错”现象。本文从“首因效应”的视角,积极寻找消解“复错”现象的有效策略,把可能产生的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首因效应对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影响

首因,是指初次认知客体而在头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当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先接受到的信息更受人们重视。人们习惯于按照先前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便后面的信息与第一次的信息不一致,但为了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最先的印象在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首因效应对儿童学习数学有其积极的影响,它易于促进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小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数学,因此在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因效应有强烈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在数学学习中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第一次做对了,第二次就容易做对,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并对这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行管理和保持,趋向稳定,就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基于首因效应消解儿童“复错”现象的教学策略

(一)策略一:防错

1.培养习惯,以“惯”防错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保障,也是防止错误发生的首要屏障。学生作业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计算错误、审题错误、漏写等,这些都是由于不良习惯而出现的错误,订正题目容易,防止错误难。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经常在作业中看到有的孩子将0和6,4和9写得连自己都分不清了,这就是在一年级刚开始学写数字的时候没有规范书写,一旦这种不规范的书写成了习惯,学生很难纠正。老师在布置低年级数学作业时一定要控制好量,并在课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让学生能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美观。低年级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老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注重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良好的审题习惯、端正的书写习惯、细心的检查习惯……这些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消解“复错”现象的基础。

2.预见错误,以“正”防错

在教学时,老师就要重点考虑如何纠正学生原有理解上的错误,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概念,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让学生指一指物体面上的“角”在哪里,指的时候注意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防止学生只指顶点,要让学生把1个顶点和2条边都指出来,在指一指的活动中,让学生对于“角”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逐步清晰对“角”的认识。

(二)策略二:捕错

1.细心捕捉,呈现典型,引发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学生在比较46和32时,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时意外发生了,有学生说应该是看个位上的数字,6>2,所以46>32,他的想法刚提来,就有学生指出不应该看个位,应该直接看十位上的数字,46十位上是4,32十位上是3,所以46>32。老师没有直接表明态度,而是让学生去验证他们的想法:“这两位小朋友的方法到底谁的有道理呢?让我们再来试试,请比较62和48的大小。”学生的探索欲望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立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几分钟后,学生就达成了统一的认识:应该看十位上的数字。如果老师对于刚才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忽视或否认,在课后,这样的错误学生可能还会延续,但在课堂上老师及时捕捉了学生的错误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明辨是非。

2.认真辨析,去伪存真,形成正确思维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会有这样的错误:35-9=34,老师马上抓住这一契机,把这种做法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没有立即否定这种方法,而是让这样做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因为个位5-9 不够减,所以用9-5=4,再与十位上的3 合起来就是34。”底下马上有同学指出他的方法不对,“9是减数,不能用减数去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让学生在思辨中明确,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被减数的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去减。错误出现时,尤其是第一次出现时,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寻根究源,发现错误的本质,让智慧的花朵在错误中盛开。

(三)策略三:纠错

1.及时纠正错误,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的学习活动中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形成的错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形成错误的“经验”,将会积习难改。这实际上就是首因效应的负面影响,想要弱化甚至消除这种影响,在学生的作业中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就要辅导学生及时订正,今天要订正的作业尽量不要拖到明天。

2.用心纠正错误,为学习数学保驾护航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纠错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用心”。我们的孩子订正时往往关注的是订正的结果,只要结果订正对了就完事了,根本没有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这样的订正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学生错误的思维并没有得到纠正,一旦错误的信息在头脑里停留的时间较长,错误的知识就会对以后的学习有抑制作用,影响今后的学习。

学生一旦出现错误,老师就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订正。首先看到错题,要反复查看自己错误的地方,认真分析,找到错误的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其次,要促使学生想方设法把不明白、不清楚、不仔细的地方弄懂。最后,订正后要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错题整理好,在旁边简要写上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加深印象,只有用心纠错才能有效。

“错”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是防不胜防的,当错误出现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错误”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资源,在错误第一次出现时有效纠正,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影响,防错、捕错、纠错三管齐下,消解学生的“复错”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个位现象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初中化学教学中首因效应的应用策略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思考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