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提问成为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2018-11-30江苏省滨海县中等专业学校韦永民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钥匙教者数学知识

江苏省滨海县中等专业学校 韦永民

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探求热情。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数学知识水平低,对数学学习缺乏动力,厌学情绪较为严重,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无所适从。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引领学生感受数学语言、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原理去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设计:把握有度

1.注意问题的梯度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要设计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的问题串,一步步将问题引向深入。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要有思维的价值,要有启发性、层次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学生的思维指向,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函数图象中有没有也是对称的?它们是关于什么对称?以抛物线为例,如果在图象上任取x,那么-x在哪里?f(-x)与f(x)的值是什么关系?”函数的性质是学习的难点,内容抽象、枯燥,教者以步步深入的问题激趣,让学生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几何定义、代数定义。

2.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教师的提问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若提出过于容易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对中职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基础薄弱,教师的提问不能太难,避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将其分解,以一问变多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求函数的定义域。”教者可以设置几个问题来提问:求函数的定义域;若logx≥0,求自变量的范围;解不等式x2+mx+4≥0。这样的分解由难变易、化复杂为简单,符合中职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3.构建生活的联系度

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选取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的背景,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匹配的问题。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所学专业与数学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提问的操作:明确指向

有效的提问能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教师要把握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设计,以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1.指向明确

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习动机,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针对性。中职生有厌学情绪,运算能力较差,证明时逻辑混乱,抽象思维迟钝,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细细斟酌: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抛给学生?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教师要分层设计问题,基础题应面向全体学生,综合题应面向少数优秀生,一些简单的公式、概念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理解性的知识可以抛向群体。

2.丰富方式

面对缺乏学习热情的中职生,教师要丰富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氛围。(1)教师提问。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个体或是学习小组,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如在学习数列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如果将数列看作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它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试着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数列‘3,4,5,6,7,8’的图象。”如果让学生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共同完成。(2)学生提问。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在学习异面直线时,学生提出:“异面是不是不在同一平面上?”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持同意观点的,也有反对的,通过教师的引导、生生的交流,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学生也获得了深刻的理解。(3)组内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生生交流,由组长组织、发问,主要针对基础知识再认识、巩固练习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4)组间提问。中职生缺乏竞争意识,教师要借助于组间的相互提问,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促进组内的团结、组间的竞争。

3.关注评价

教师在回答后,要通过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延时评价或评价过于花哨,都难以引发学生的热情。中职生在初中时,成绩往往落后,他们常被老师批评,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评价帮助他们重塑信心,点燃学习数学的热情。(1)及时评价。问题提出后,无论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及时鼓励,肯定其闪光点,扫除学生学习自卑感。(2)过程性评价。中职生缺少自觉性,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还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参与、小组合作等进行评价,以约束学生的课堂表现。

三、提问方式:应情择问

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要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循序渐进,思维逐步深入。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①1,2,4,8,16……②1,-1,1,-1……这些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对照等差数列的名称,你能给这些数列起个名称吗?等比数列的定义该如何阐述?定义中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吗?教者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将之与等差数列进行类比,让学生在归纳数学概念中促进理解。

教师设置情境,或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真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或参与活动,获得知识的建构。如在学习概率统计的分步原理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如果你从北京乘车去八滩,你会如何乘车?(北京——滨海——八滩)”教者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出完成事情的先后步骤,从而探寻分步原理的本质含义。

教师提出有趣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生疑、解疑、释疑中获得新知,体会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如通过青蛙的个数说出嘴巴、眼睛、腿的数量,引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法。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引学生主动思考,促进他们的深度思考。教师要合理把握、明确指向、应情择问,提高提问的效度,构建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1]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

猜你喜欢

金钥匙教者数学知识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