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感发病原理及防治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9徐立峰
徐立峰
(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济南 250000)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是影响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教学中运用上感发病机理和防治的知识,既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相关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进行自我保健、维护健康。
1 上感简介
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好发。多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或继发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其中以普通感冒最为常见。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以鼻咽部症状为主,可出现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常伴咳嗽,有时低热。体检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咽部轻度充血。因本病多数由病毒引起,而目前尚无针对呼吸道病毒的特效药物,故以对症治疗为主。由细菌感染引起或继发细菌感染的,可应用抗菌药物。本病通常具有自限性,症状轻微者可不用药或少用药。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极少数患者可并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
2 上感的发病原理和防治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上感与呼吸道功能 上感发病率高和并发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的机理,可作为呼吸道功能教学的例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临床上常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环状软骨以上的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以下的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除作为气体通道外,还有防御作用。
在简要介绍上感的概念后可讨论以下问题: 从上呼吸道位置与功能的角度考虑,为什么上感发病率很高?为什么可并发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分析: 因为人要维持生命,需要不停地呼吸。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是呼吸时空气首先进入的场所,当其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导致发病。上下呼吸道与肺相互连通,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向下呼吸道和肺蔓延导致并发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2.2 上感与白细胞和血管 上感症状较严重时,需要做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以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由细菌引起或继发细菌感染时,出现脓性鼻涕、脓性痰的症状。
血常规检测辅助诊断、脓性鼻涕和脓性痰产生的原理可作为白细胞功能教学的例子。出示某一上感患者血常规化验单,提出问题: 各种白细胞数目是否出现异常?是否发生了细菌感染?为什么?
分析: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其机理与白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相关。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骨髓内储存的中性粒细胞,在细菌感染产生的炎症产物的作用下大量释放至血液中,从而使血常规检测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中性粒细胞吞噬过量细菌后,因释放溶酶体酶发生自溶,释放的各种溶酶体酶也溶解周围组织,自溶的中性粒细胞与被破坏的细菌、组织碎片共同形成脓液。这是由细菌引起或继发细菌感染的上感出现脓性鼻涕、脓性痰的原因。
鼻塞的机理及治疗可作为血管功能教学的例子。鼻塞是上感的症状之一,鼻塞是鼻黏膜血管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所致。病毒侵入鼻黏膜细胞,致使机体释放出致炎物质,一方面使鼻黏膜中的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口径变大、血流量增加,导致充血;另一方面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水肿。可用鼻黏膜血管收缩药减轻鼻塞,如1%的麻黄素滴鼻剂,或口服伪麻黄碱。
2.3 上感在微生物与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 约有70%~80%的上感由病毒引起。其中主要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约占20%~30%,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1]。
作为病毒结构教学的例子: 腺病毒的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由252个壳粒组成,其中240个壳粒是六邻体,有12个位于二十面体顶端的壳粒是五邻体[2]。作为细菌形态教学的例子: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呈金黄色,菌体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溶血性链球菌中的A群链球菌,菌体球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肺炎链球菌,菌体呈矛头状,多成双排列。
上感还可作为传染病概念、传播途径和流行环节教学的例子。其传染源是上感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普通人普遍易感,尤以儿童、老年人、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妊娠期妇女、疲劳和生活规律紊乱者为甚。
需要强调的是,上感传染性并不强,多为散发,一般人无须和患者隔离。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鼻咽部症状较轻,但高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较重。流感不属于上感,因与普通感冒名称相近,容易混淆。流感的传染性强,可爆发大规模的流行。
2.4 上感在免疫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的特点,无严重症状者即使不用药物治疗,也多在1周左右痊愈[3],这说明机体具有免疫功能。但上感为何可反复发作呢?其原理为: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而引起上感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即使同一种类,也有好多类型,各类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故常可反复感染。
上感的预防知识可用来巩固所学的免疫学概念。帮助学生从机体的免疫角度思考怎样预防上感。例如: ①增强机体免疫力: 增强体质,坚持有规律、适度的运动;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耐受力;合理膳食;②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淋雨;避免过度劳累;③对于儿童、老年人、体质虚弱等免疫力低者,少到人多的场所,避免和患者亲密接触。
2.5 上感在安全用药教学中的应用 ①感冒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药物之一,容易收集,可作为处方药、非处方药教学的例子。收集几种常见的感冒药说明书,根据上面的标志判断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是甲类还是乙类?有效成分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②作为对症下药的例子。感冒的几个症状(咳嗽、鼻塞、流涕、发热)不一定同时出现,而不同的感冒药所含成分不同、针对的症状也不同,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症状选用感冒药。如无发热的症状,无需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③作为安全用药的例子。感冒药种类繁多,其中有些含有相同的成分,若同时服用这些药物则导致药物过量。④作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的例子。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抗菌药物对病毒无作用,而上感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的。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只有在细菌感染的指征下(C反应蛋白阳性,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才可用抗菌药物,且一种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不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2.6 上感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教学中的应用 麻黄素和伪麻黄碱用于治疗鼻塞的机理,可作为肾上腺髓质激素教学的例子。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两种激素之一,具有强心和升压的作用,也能使皮肤、黏膜血管收缩。麻黄素和伪麻黄碱结构类似肾上腺素,为拟肾上腺素药,可收缩鼻黏膜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减轻鼻塞症状的作用,但升压和强心的副作用小。
咳嗽是上感的症状之一,咳嗽的原理及治疗可作为反射弧教学的例子。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兴奋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的神经中枢,效应器是呼吸肌。通过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对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咳嗽,应适当应用镇咳药。
发热是上感的症状之一,可运用在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中。发热是病毒或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上调的结果。高热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需采取退热措施。
上感并发中耳炎的原理,可运用在中耳结构的教学中。咽鼓管是连接咽部和中耳鼓室的通道,鼻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起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