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知识增殖的问题一般具有的特点
2018-11-29李世伟
李世伟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魏集中学 221120)
知识增殖指一个知识引发出一系列新知识,是学习过程中创新的主要形式。问题是知识增殖的重要资源,本文试归纳了能引燃知识增殖的问题一般具有的特点。
1 有较大的思维含量
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涉及多个知识并引发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只需简单判断就能解决的问题不会引发知识增殖,仅需单点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会引发高质量的知识增殖。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用思维含量很小的“问题串”引领学习,如: 什么是生态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包括哪些成分?这种问题往往会降低学习效率、阻碍知识增殖。教学中,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教师应尽量提供思维含量大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并创造性地理解和建构知识。如: 输血不当造成凝集反应,最先堵塞哪里的血管?手臂的细胞是怎样获得食物中的营养和外界氧气的,其代谢废物又是怎样运走的?这样的问题增殖的知识丰富,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会不断增加。
2 能促进知识的广泛联系
学习是建构知识关系、促进知识相互关联的过程。仅仅立足单点知识,理解与建构必然狭隘、片面,既不利于思维发展,也不利于知识增殖。必须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整体思维来设计问题。知识联系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挖掘“隐性联系”能拓展知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更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问题,引发知识增殖。博览群书、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会获得丰富的知识,不但对建构隐性的知识联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知识增殖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如“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三部分知识有什么内在联系?建构其联系增殖的知识有:“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就是环境的生态因素,生物适应之则生存很好,否则被淘汰。生物获得充足的物质和能量,一般就能很好地生存;否则,就会被淘汰”。人的消化吸收是食物链中的一部分,营养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类对营养物质的摄取既是适应环境的过程,也是影响环境的过程,超越了自然界的修复能力,就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理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深刻内涵。知识联系应首先立足学科内,而后延伸跨学科。
3 能促进知识的辨析
问题促进知识辨析主要表现为从不同维度和更深角度来思考、分析和运用知识。例如,七年级刚开始介绍生物的概念为“有生命的物体为生物”,笔者设计问题为: 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是否属于生物?学生深入思考后认为,人体的单个细胞不属于生物。而后笔者追问: 为什么细胞符合生物概念而不属于生物呢?这不仅会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会把思维引向更深、更远并产生许多新的认识与感悟: 要把生物概念与特征结合在一起,才能准确判断是否属于生物。这为正确知识观的形成和批判性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如,学习生物进化设计的问题: 进化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进化规律能通过生物个体体现吗?这样的问题会促进深度学习,增殖的知识会超越现有学习阶段,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学无止境,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 能促进知识的完善与创新
课堂上,有价值的问题具有两个基本功能: 其一是引领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其二是促进知识增殖。知识增殖是学习过程中知识创新的主要形式。如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教材“光合作用”,提供的问题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植物种子内的蛋白质和脂肪从哪里来的?”解决该问题,学生不仅明确了光合作用的最初有机物不是淀粉而是葡萄糖,而且推断出“糖类在植物体内可以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
知识创新有“准创新”和“真正创新”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学生的创新几乎都是准创新,但对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促进知识创新首先表现为价值创新,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创造性运用;然后体现为发现一些规律。例如,学习“植物的营养繁殖”产生的问题: 为什么营养繁殖会缩短植物开花结果的生长时间?解决该问题后,学生根据相似的道理推理出:“克隆动物的寿命要比有性繁殖的动物寿命短”。当知道克隆羊“多莉”的寿命真的很短时,学生非常兴奋并欢呼其创新发现。笔者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克隆羊多利的寿命这么短?”学生根据遗传物质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推理出细胞的寿命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多利羊”的寿命是在提供细胞核的“成年羊”基础上开始的,它一出生就与成年羊的细胞年龄相同,所以其寿命很短。这些增殖的新知识,其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来讲是巨大而又深远的。
总之,问题既是思维开始也是思维的归宿。并非所有问题都会引燃知识增殖,只有那些具有较大思维含量且能促进知识广泛联系、深度融合、全方位辨析的问题,以及促使知识不断发展、完善与创新的问题,才会促进知识增殖。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初中生学科知识增殖的实践研究”,No.D/2011/0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