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感

2018-11-29刘丽丽

小学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运算解决问题过程

⦿刘丽丽

数学学习是基于问题或任务的,学习内容的展开基于有问题的情境,学习的目标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过程中自然需要数学的抽象、数学的推理与交流等,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时落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多个核心素养的载体。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将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包括数学学科发展本身的问题,这里问题解决也不仅仅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在学习具体指示的过程中,务必注重以问题为载体,注重学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以“数”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一、在“数”的学习中全程贯穿问题解决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的学习的重要性。在“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解决问题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数”教学过程中全程贯穿问题解决。“数”和“数”的运算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数”主要分为自然数、小数和分数。其中自然数是实际生活中计数的需求表现;小数是测量活动中的单位值;分数是非整数的一种表现形式等。我们实际生活中离不开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数量的比较、归纳和分配等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所以,在进行“数”和“数”的运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在“数”的认识学习中感受抽象

抽象是在事物非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抽象也就是从研究对象中找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所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无论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出数学概念,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关键。

三、定量刻画,建立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刻画他们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实例】教学“体积单位”时,学生会形象地表示1立方厘米有如指头的大小,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的大小,但1立方米这个空间的概念有多大?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呢?上课时,笔者用了三根1米长的竹竿在教室的墙角处围了1立方米的空间。为了让学生体会空间有多大,笔者让学生分组进入空间里,学生带着好奇的目光一步一步走进去。当两个小组12名同学都挤进去时,他们高兴又惊讶地说:“1立方米的空间这么大呀!”在好奇、喜悦的笑声中,学生完成了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四、在“数”的运算学习中重视推理能力

推理是从一个已知问题推出更多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其中合情推理又包括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和统计推理等。演绎推理通常被应用在数学知识整理过程中,而合理推理多数被应用于数学发现过程中,这两种推理形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又是相互作用的。有位美国数学教育学家曾提出:一个认真想把数学作为他终身事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论证推理,这时他的专业也是他那门学科的特殊标志。然而为了取得真正的成就他还必须学习合情推理,或者这是他的创造性工作赖以进行的那种推理。通常情况下,以数学为业余爱好的学生可以体验论证推理,虽然说这部分学生在工作及生活中很难应用得上,但是该推理能够为学生设定一种标准,能够让其在实际生活中碰到各类问题时懂得如何进行比较。多数人都认为只有几何训练才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最佳方式,事实上,“数”的学习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尤其在“数”的运算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运算法则和规律的建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总结:通过全文我们能够总结出,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要将问题作为主要引导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和反思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猜你喜欢

运算解决问题过程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