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布置与批改
2018-11-29陈主碧
⦿陈主碧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课后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课后作业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巩固,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使其外部知识进行内部能力的转化。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工作,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布置与批改原则
由于数学学科固有的特点,课后作业与课上作业,形成了数学的全部作业。教师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难易适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不会因为课后作业难度大,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难易适中是首要原则。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不同。因此,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应遵循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由于,小学高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为了有效地衔接初中教学内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作业难度应有所提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点,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程度的作业。例如,教师在讲解百分比这一课程中,对于掌握好的同学,教师应在布置基础作业的基础上,另外布置一些冲刺的题目,使学生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对于掌握的较差的同学,教师应设计一些基础类的题目,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的内容上,应尽量体现趣味盎然这一原则,充分地贴合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1]。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层次清晰,梯度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作业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因此,要求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上,做到创新式的突破。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性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形成层次分明、梯度分明的设计。教师在布置课后的作业上应做到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冲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性的完成。另一部分属于基础性题,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教师在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提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训练。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柱的面积教学活动中,应设计出两类作业,一类是根据已知的直径和高,求圆柱的面积,另一类是根据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求出其体积。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中,对自身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2]。
(二)因人而异,贴近学生 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注重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应充分体现这一内容,教师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设计,充分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内容的目标与课后作业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课时目标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分层。课时目标,对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程度有所规定,教学内容中,需要掌握和需要理解的知识进行总结。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因此,在低年级出现过的学习内容,会在高年级的学习内容中出现。因此,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段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不能拔高、不能超纲。
(三)量少而精,控制总量 现阶段,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合理的布置。因此,教师在实行创新性的作业布置上,应做到作业量的减少,避免出现作业超量而霸占学生全部的课余时间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标准,合理的把握课后作业的量,使学生既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又能有空余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把学生的观点融入到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使学生树立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自身进行充分的认识,知道哪些数学知识点已经掌握的很好,哪些知识点还需要进行充分的理解,并进行合理的掌握,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系统性的认识,从而利用课后作业进行充分的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高质量的完成作业,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上,应做到控制总量,量少而精。
三、总结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布置与批改,是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创新的体现,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的理解教育活动的概念,贴合实际,因地制宜,从而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与合适的课后作业,使得学生满足学习生活的需求,又不会产生负担,打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