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企业税务风险及管控研究
——以中国海油为例
2018-11-29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10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100037)
一、中国海油海外投资概况
中国海油海外投资始于1992年公司海外发展战略的确立之时,历经25年发展,中国海油在海外已经设立了一百多家子公司,业务涉及50多个国家,海外油气资产主要分布于亚太的印尼、澳大利亚;非洲的尼日利亚、乌干达;中东的伊拉克;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液化天然气资源等多个领域建立合作发展关系。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海外资产规模4 540亿元人民币,已占据企业核心总资产的近40%,海外营业收入2 993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53%。中国海油逐步走到了国际合作的前沿领域,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逐渐增强。目前,中国海油已经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企业之一,也是我国成功“走出去”企业的代表。
二、中国海油对海外投资税务风险的管控
(一)建立海外投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
针对“走出去”遇到的海外税收风险,中国海油采取全周期的税务风险管控及其筹划措施。在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时,对投资目标国的税收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充分了解所在国的税务体系。然后组织财务和法律人员根据投融资进度安排、税收政策、双边税收协定等进行风险预判和税务风险管控内控体系设计,搭建出纳税架构。同时,投资合作过程中选择信誉好的合作者或者规模较大、信用级别高、资金实力强的大公司,并且根据执行情况实施进行风险监测,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另外,及时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专业化程度。聘请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并担任企业税务风险的外部监控人。中国海油海外投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见下图。
中国海油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图
(二)对海外投资企业税务风险进行分类
根据“走出去”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出以下六种税务风险类别。
1.缺乏风险管控机制导致的税务风险。“走出去”企业在对外投资决策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内部风险管控机制引起的税收风险。如对外投资时,未将税收风险作为一个决策的重要因素或考虑不全面,没有形成税收风险管控的全过程或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执行和管控机制,海外项目在实际运行中遇到意想不到的税收问题,存在遭受重大损失的税务风险。
2.对双边税收协定理解不准确导致的税务风险。双边税收协定主要是通过在缔约国之间划分针对特定收入的征税权而避免双重征税,并为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税收优惠。企业在境外投资时,不仅要了解我国与哪些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更应该熟悉具体的税收协定内容,利用税收协定中的优惠政策,避免重复征税。特别是税收协定与缔约国国内税法不一致时,采用两个原则来处理两者关系:(1)协定优先原则;(2)孰优原则。如果企业忽略税收协定中关于税收饶让、税收抵免、无差别待遇等具体规定,没有及时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将会产生不必要的税收成本,加重企业的负担。
3.税制差异导致的税务风险。不同国家税收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对所在国家税收理解不准确也经常导致 “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税务风险。在海外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所在国家的税收政策不同、税收征管制度的差异以及企业对纳税事项了解不够深入,往往凭着国内的经验来纳税,导致“走出去”的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不可忽视的税务风险。
4.目标投资国家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税务风险。投资国政府税收政策变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外商投资对东道国带来的正效应,同时降低负面效应。投资国家根据外商投资带来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或者是政府执政者及环境的变化,导致税率和税收政策变化,这些将会对海外投资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
5.海外收购并购的税务风险。由于在海外并购或收购海外项目时的尽职调查不够细致以及在收购以前的年度被收购方的税收风险已经存在,在收购合同中没有有效的规避或中资企业在收购中的对等地位不充分,造成的在并购后发生的以前年度的税务风险。
6.其他税务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变动、经济动荡等因素引起的税收风险。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时常发生政治更替或经济动荡。政治的不稳定引起经济的动荡,从而形成包括税收在内的多种风险。甚至还有一些外国税务机关认为“中国企业财大气粗”,故意向我国企业征收较高税负,这无疑加大了中资企业的税务风险程度。
三、中国海油海外投资的启示及建议
中国海油随着“走出去”步伐的迈进,无论海外管控经验还是技术能力都取得了明显进步,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能源公司。中国海油的下属子公司收购挪威AWILCO钻井公司、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等战略,表明中国海油海外发展的决心和战略意图。由于海外环境不同于国内环境,中国海油在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难免面临多种税务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税务规划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的发生和解决已发生的税务风险尤为重要。笔者对海外投资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事前充分研究,根据目标投资国的税收政策,筹划合同模式
对外投资之前对目标投资国和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境外投资项目决策前进行技术或经济论证,验证投资在技术层面或经济层面能否可行,可行性研究对于减少或避免海外投资税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要充分分析目标投资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法,尤其是包括会计、税法的相关规定,并且密切跟踪其变化,因为这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从海外投资涉税的实际案例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税收政策,或同一类型国家之间,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都有很大差异。税收制度的差异体现在包括税种、税率差异、是否有优惠以及优惠程度等多方面;例如,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所得税在美国税收制度的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法国税制的设计中,增值税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德国的税收设计中比较看重消费税。
其次,可以利用税收协定进行税务筹划来解决节税问题或者享受税收优惠。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合理节省税费,减轻企业税务负担,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充分利用两国或多个国家之间的税收协定的差异、特例等,通过转让、选择合理避税地、法人结构重组等方式可以达到合理避税或减税的目的。对目标投资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调研和对税收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是跨国投资前的必修课,不同的投资方式和合同模型对企业缴纳的税款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基于不同目标投资国的税制特点制订相对应的税收筹划和选择合理的合同模式对跨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的下属子公司曾经在新西兰从事海洋油气勘探活动,首先根据我国和新西兰双边税收协定中的约定,在新西兰从事勘探、开采自然资源活动超过一个月即构成PE(常设机构),构成PE则最高需要按收入的15%缴纳代扣代缴税。其次根据当地的劳工政策,中国籍船舶在新西兰作业必须使用当地船长及一部分船员,而中海海事局不同意给外国籍人员颁发船员适任证书。很显然,如果不进行税务筹划,不但要承担较高的税费,而且还会造成劳工及勘探船舶作业合法性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新西兰和新加坡双边税收规定中约定,新加坡在新西兰连续从事海洋勘探活动超过六个月才构成PE,不构成PE双方税收互免。中国海油所属子公司此次勘探开发作业在新西兰只需要四个月,如果新加坡公司从事这项业务,根据新加坡的税法规定,从非新加坡境内获得的收入可以申请所得税减免。
经过税务筹划,中国海油下属子公司选择将勘探船分包给中国海油的新加坡公司,由新加坡公司直接提供给新西兰海洋勘探服务,根据国际惯例,中国海油勘探船的国籍也改为巴拿马。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构成PE风险和保证了勘探船在新西兰船籍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达到了节税目的。此次税收筹划节省了大约150万美元左右的所得税费用。
此案例较好地说明了海外投资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对目标投资国的税收政策的充分解读以及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事前充分研究且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是管控海外投资税务风险的关键环节。随着BEPS的实施,同一集团不同国家的这种海洋油田服务类作业的价格转移定价,也是各国监管的重点,需要有合理的毛利率区间。
(二)事中及时跟踪分析,尽早制定应对措施
及时密切跟踪和分析企业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动态变化才能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尽早制定税务风险应对措施,这是企业海外投资发生之后进行税务风险管控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中国海油子公司在俄罗斯海域作业时也面临PE的问题,如果构成PE则按收入的20%缴所得税,不构成PE不用缴税。能否构成PE方面存在两点争议,第一,中国海油子公司作业区属于大陆架区域,是否属于俄罗斯领土方面没有明确的说明。第二,中国海油子公司从事的钻井业务是否可以归类为建筑业,俄罗斯税法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中俄双边税收协定建筑或者相关的活动在俄罗斯累计或连续超过18个月即构成PE。由于是否构成PE对公司需要上缴的税额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海油子公司在充分研究俄罗斯税法的基础上也咨询了俄罗斯当地知名税务顾问,并积极与俄罗斯当地税务机关沟通,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避免了PE风险,减轻中国海油子公司的税务负担。
同时由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在俄罗斯的项目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基于海外投资实际案例来看,目标投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不断调整针对境外投资商的税收政策。此案例中俄罗斯方面有主动权,如果俄罗斯税务机关调整税收政策或者不承认公司的解释,则中国海油子公司将陷入被动。中国海油子公司根据海外投资多年的经验,考虑到税收政策变化可能引起的潜在税收风险,中国海油子公司在俄罗斯当地成立了远东公司,与中国海油子公司签订了钻井船等装备的装备租赁合同,与俄罗斯当地劳务公司签订了船员雇佣协议,这样所得税只由远东公司按利润的20%缴纳即可,避免了潜在的PE风险。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事中及时跟踪分析,对目标投资国税收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并充分利用之前的职业判断和经验,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提早地制定应对方案,才能更好地解决税务风险。
事中及时跟踪分析工作可以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大数据等技术与方法搜集税收政策、相关法律规定、行业情况、政治经济环境等涉税信息的动态变化,并形成信息库。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根据这些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如果相关迹象表明某一个税务风险大概率的发生,则对此风险从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排序,找出发生的可能性高并且影响企业运营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税务风险。在此基础上税务风险管控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共同协商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三)事后进行评估,充分利用税务团队的力量
针对税务风险企业还需要进行事后评估,对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全方位地回顾与评价,并汲取经验,进一步地完善和细化税务风险管控机制。
中国海油子公司在澳大利亚进行跨国投资时遇到中国海油澳大利亚公司由于不能偿付母公司的应付账款需要上缴所得税的税务风险。中国海油澳大利亚公司与当地的税务顾问经过深入研究,通过重新明确平台租赁合同中收费天数的定义,根据调整后的租赁天数,免除以前年度中一部分没有实际作业的干租发票,通过此方案将应付账款降到最低,有效地规避了相关风险。
对“走出去”的大企业来说,面临税收风险问题在所难免,因此税务团队是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安排,并使专业人员们学习相关法律与税收知识,及时关注国内外财税政策调动及经济调控方向等,才能真正地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其次,为了保证税收工作的合法性和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税收风险,企业需要聘请审计机构、税务机构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这些中介机构可以有效协助海外税务工作,减少税务风险。
总之,税务风险管控的要点在于从企业的内部入手,完善各个管控环节,建立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并培养税务团队和聘用第三方独立机构,通过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评估三个环节来管控税务风险,最终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防范与应对税务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助力“走出去”的企业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