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课程游戏化”的认知分野
2018-11-28于晓霞
于晓霞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361)
引 言
作为全国教育强省,江苏从2014年开始即倡导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思想,其目的在于将科学的幼儿教育观从根本上树立起来,用游戏观、课程观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坚持“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在一路践行的过程中,既看到可喜的教学成果,也清楚地意识到教育存在的问题。当我们回归到教育的原点辩证审视幼儿教育中“游戏”的价值,当我们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定义“游戏”时,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游戏精神和追求[1]。
一、课程游戏化的认知理解
任何一种理念和思潮的践行,都不应该是盲目而随意的,都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洞察,把握理念的核心内涵,尤其触摸准思潮与当下认知理念的结合点,从而为深入的贯彻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者思想
知名学者成尚荣先生在论及“课程”问题时认为:课程的核心价值是育人,就是要运用课程资源中广阔的背景信息,给予生命个体以鲜活而强烈的影响。这是“统领性和恒久性的主张”。课程不仅仅具有“价值理性”,更应具有“工具理性”。换言之,课程改革要给教师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手段,用现代技术支撑课程发展。不然,理念就像天边的云朵,很美丽,但摸不着,不能落地生根,不能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课程改革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二)现实状况
对教学思潮的感知与理解,不仅要从学者的视角进行洞察,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现实状况,否则课程理念的认知与解读就会发生严重的偏向。当下,课程改革的严重问题是课程的规定性没有得到落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课程的理解缺乏“过程”,课程即“跑道”,“跑”即意味着一种过程,即学生的经历与体验、探究与发现、预想和生成等。其次,对课程的理解扁平化,课程应具有目标性、内容感、操作性、评价感,有了这些要素,那才算得上是基本的课程。最后,课程执行中“冒进”,当下,有一种呼喊:远离“跑道”,结果使得课程出现了随意化倾向,课程结构趋于复杂化,这是不对的。
(三)我们的理解
课程游戏化是过程性的,它的本质要义是基于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而产生的。当下,我们进行课程游戏化实践,即是要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和课程游戏化的核心点有效联姻,将最初设定的发展目标进行翔实的细化和分解,并逐步将游戏课程化的特点进行感知,从而运用更为有利于学校发展,更为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游戏方式,促进课程的内容结构、操作方式等的变革。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路径
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关键性因素是教师,只有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组织,才能使得幼儿获得愉悦的成长体验[2]。除此之外,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价,也是促进课程游戏化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游戏化水平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课程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话题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具有鲜明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是一切活动之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攻坚阶段,我们要通过全员培训普遍提升幼儿教师的理论认知,通过主题辅导夯实幼儿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学术沙龙的和谐氛围之下唤醒教师践行课程游戏化的无限动力,在争鸣与辩论的思维磁场中形成积极主动的认知思维,更要在课堂观测等贴身活动中树立进行自我审查的认知,以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从而解决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实施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当下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是否排斥一般性的教学模式?幼儿课程的实施形式鼓励多样化、个性化,游戏化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就游戏本身而言,具有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实现知识学习的目标和情感发展的目标。那种片面用游戏的形式冠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不能促进幼儿精神愉悦和心智能力提高的。另外,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扮演要到位,不越位。这就是说,我们要从组织技能的视角对教师进行游戏能力的培训。比如,怎样的游戏符合幼儿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反应,评判游戏的价值与意义,及时调整、修改游戏活动,让游戏活动朝向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进。
(二)重视课程内涵研究,发掘游戏化的本质属性
从课程实施来看,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游戏课程的生活情趣和游戏活动的互动生成。尽管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但是都必须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方向入手。比如,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时间和区域应该是相对统整和固定的,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幼儿足够的保障,才能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身体意识和心灵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以便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感知。但遗憾的是,以往幼儿在园的活动时间总是被人为地割裂为块状碎片,影响了幼儿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的幼儿园就大胆革新,将原有的两节集体性教学合并为一节,孩子们有了更为充裕的游戏时间。幼儿园还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安排游戏时间,确保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探究、创造。当然,这样一来,游戏场地、器材等会受到制约,我们就要因地制宜,从幼儿游戏需求角度考虑,本着自由协商调配的原则,确保幼儿游戏充分、及时、深度开展。这样一来,游戏时间可以打通,烦琐转换的无效影响少了,教师有了灵活支配游戏的权力,参与幼儿游戏的积极性高了,师生都有了自由舒展的园本生活。
(三)灵活组织实施,在游戏中创生游戏
幼儿园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幼儿内在向上的心态和力量却是无限的。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与无限的发展意识中寻求应有的和谐和平衡呢?怎样在有限的地域之内达成无限的游戏需要呢?这是我们在推进和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过程中必须要考量的课题。我们的原则是“让一切为孩子的游戏服务”,全方位营造游戏、交往、探索、创造、操作的体验性氛围和环境,用小游戏带动大游戏,创生发展。比如,我们经过改造,将幼儿园的长廊发展成了攀爬墙,沙坑旁建立了临时秋千架,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学校门卫动手做成了沙水池,孩子们在其中打水仗、玩沉浮游戏,兴趣盎然。我们还请家长中的能工巧匠帮我们搭建了蒙古包,做了木马车,孩子们竟然在其中学着跳起了新疆舞,我们就实时播放了一系列的民族舞蹈,请老师们挑选其中简单易学的部分,作为孩子们体验学习的内容,为孩子们的游戏注入了异域色彩。我们鼓励教师将幼儿游戏中 的“哇”时刻记录下来,集体分享成功的体验,将课程游戏化的研讨发展为教育的幸福享受。
结 语
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将课程视野聚焦到游戏的范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要具备广阔的视野、丰厚的储备以及灵活的策略储备。当然,这不是说要狭义地定义幼儿课程,相反,是试图让幼儿尝试以“弹跳”的方式进行力量积蓄。游戏是课程的工具,不是目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在课程的“跳板”上,用自己的方式助跑,与“跳板”共振,产生弹力,让自己跳得更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