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不厌反复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
2018-11-28郑晴
郑 晴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引 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获得深刻的体验。朗读教学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配乐朗读,激起情感共鸣
在众多的朗读形式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2]。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走进文本,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这样的教学也实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的时候,将体会文本的情感作为了重点内容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主人公王维:“同学们,本文的主人公是王维,你了解他吗?请大家课下的时间利用书籍或者网络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将自己的收获和大家进行交流,让我们走近王维,了解王维的内心世界。”这样的问题给了学生明确的任务,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资料整理,认识到作者王维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年仅十五岁就离开了家乡,只身漂泊在外。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请你试想一下,小小年纪的王维在异乡漂泊,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你的经历中,有过远离父母、亲人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感觉?”这样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中,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体会文本的情感。在朗读中,学生们对于作品中王维内心的形影孤单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有了更加真切的体验,实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将动听的音乐和情感丰富的文本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学生们对于文本的情感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意识。配乐朗读是小学阶段深受欢迎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要注重在合适的时机下使用,促进学生的情感体会。
二、情境朗读,强化审美体验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把握朗读的情感时还有所欠缺,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将学生引领到具体的文本情境中去,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就能让学生的朗读更加真情并茂,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运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但是教师发现,几乎没有学生去过烟台,更不用说欣赏烟台的海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情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关于烟台的海的视频资料,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化学生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们对于文本内容的把握更加准确,而且身临其境的朗读能够深化学生的体验。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烟台海的四季不同的美景,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受中深化认识,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朗读训练,学生们能够更充分地体会文本的内容,抓住文本的精髓,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三、角色朗读,感悟文本内涵
小学生的性格绝大多数是活泼好动的,这样的性格特点适合分角色朗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分析自己所选角色的特点,合理处理自己所选角色的语气语调等。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文本人物的形象特点,最终感悟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军神》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的情感,感悟文本内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用深情的笔墨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刘伯承的故事,而刘伯承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这一人物的坚强品质和人格魅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们,大家都被刘伯承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吧?那么,这样的感情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是怎样把握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想一想应该怎样处理人物的语气语调,再进行朗读表演。”学生们选择刘伯承或者沃克医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然后进行朗读,效果很好。
在这个教学示例中,分角色朗读是一种非常生动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通过训练让学生把握文本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心理变化,最终实现感悟文本内涵的目标。
四、竞赛朗读,提升综合素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生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竞赛朗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比赛,这样有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以及自主性的发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真滋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时候,在教学的结束环节,教师为学生布置了朗读比赛的任务:“同学们,《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名篇佳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也体会到了经典作品的魅力。今天我们的作业是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这首诗,然后明天我们进行朗读比赛。”这样的作业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们具有选择的自由权,于是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在第二天的课上比赛中,大家都表现得很棒。例如,有的学生选择了配乐诵读的方式,还有的学生选择了表演朗读的方式等,课堂精彩纷呈。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尊重这样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文本朗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 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朗读的重要性。要构建本真的语文课堂,就离不开朗读;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就要懂得“文章不厌百回读”的方法。多元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体会文本情感,感悟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