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误区 探寻“和”之策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

2018-11-28茅赛男

名师在线 2018年22期
关键词:工具性洪水预设

茅赛男

(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江苏启东 226200)

引 言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需关注“本真”,即强调学习的适度性——强调动态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整体性——识字的过程中,整合语文的多重任务;学习的实效性——牢记汉字字形,理解汉字字义,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识字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努力追寻“和”的教学策略,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向“本真”的境界。

一、秉“和融”之念,在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之间求平衡,彰显语文课程本质

“和融”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境界。我们应秉承“和融”理念,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课堂中和谐融洽。我们的理想选择是:既不得“意”忘“言”,也不因“言”废“意”,在落实工具性的过程中有机渗透人文性,让“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案例举隅]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

师:“毫不犹豫”的“豫”这个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给予”的“予”不能加上一撇。师:这是一个形声字,所以是“予”而不是“矛”。在古文中,“予”指人到屋里去,表示进入,“予”加象,就表示大象走进来了,形容动作非常缓慢。犹豫,是什么意思?生:犹豫是不肯定一个答案。师:那毫不犹豫呢?生:做事很坚决!

[策略探寻] “工具人文求平衡,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在识字写字的教学环节,让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呢?教师需准确定位语文课程“人文性”,找到与工具性有机统一的基点,两者兼顾而略有侧重,方能在识字教学课堂中和谐融洽。

案例中,教师根据“豫”的古文字,想象大象走进来时慢吞吞的样子,从而理解“犹豫”。学生很容易从“豫”字的文化中,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教师从汉字的字理引导学生适度挖掘,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字理的感悟,循序渐进,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帮助学生领悟汉字文化,达到了识字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相和,彰显了语文课程的本质。

二、循“和处”之道,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求平衡,凸显师生教学本体

所谓“和处”,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探究学习与主动学习两者之间和谐统一,相得益彰[1]。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和处”之道,让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在语文课堂中和谐共处。我们的理想选择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观性、能动性;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积极性。

[案例举隅]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6》。

师:怎么记住这个“鹿”字?生:它是半包围结构,记住它的广字头,最后记住广字头里面的。师:看,这是“鹿”的角,“鹿”的头,“鹿”的脖子,下面四条是“鹿”的腿。为了书写方便,这个“鹿”字渐渐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像这样,看着事物的外形写出来的字,就叫象形字。谁能用象形字的规律来记记这个“鹿”字呢?生:广字头是鹿的角,广字头下面的是鹿的头,下面的比就是鹿的四只脚。师:一点是鹿角,小横小脑袋,脖子拉拉长,身子微微探,最后一只鹿脚往外踹。

[策略探寻]案例中,识字教学采用以下步骤:记住字形—图文记字—想象识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教师注意直观性原则——采用鹿的图片和鹿的象形字进行比较,匠心独运;运用拓展性策略——在边读词串,边识字的时候,集体交流“鹿”字的各个部分与鹿身体各个部位的联系,老师适时点拨拓展,巧记字形,事半功倍;融入趣味性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象形字的规律记忆,妙趣横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在方法中识字,比较中理解,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也轻松高效。由此可见,教与学齐头并进,顺学而教,方能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真正平衡。

三、求“和生”之境,在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求平衡,回归语文教学本色

“和生”,就是追求既定预设和即时生成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应探寻“和生”的境界,让既定预设与即时生成在课堂中和谐共生。我们的理想选择是:精心预设,未雨绸缪;善待生成,有效引领。

[案例举隅]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片段。

师:怎么记住这个“袋”?生:衣服上有口袋。师:还有别的吗?生:袋鼠有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小袋鼠。师:这个“袋”叫作育儿袋。还见过什么袋子?生:平时买东西用袋子装东西。师:哦!袋还可以作为量词,看老师手里有一袋花生,你还会说一袋什么?生:一袋面包、一袋糖果、一袋大米、一袋盐。

[策略探寻]“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动态生成,假如教师能适时把握,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中,由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自然引出“袋子”,这个生活中的小细节俨然成为老师进行识字教学的手段,相信每当学生逛超市时就会想到老师曾经给他们上的课,曾经学过的这个生字,那么这个“袋”字又怎么会忘记呢?

我们可以适度挖掘教材内容,合理预设内容;建立和谐关系,促进动态生成;巧用教育智慧,升华有效生成,切不可让预设束缚生成的“手脚”。教师应学会捕捉,学会应变,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四、架“和通”之桥,在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求平衡,沟通现实生活本源

“和通”,顾名思义就是和谐共通。我们应架设“和通”的桥梁,让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在课堂中和谐共通,不可画地为牢,一味守住教材,也不可信马由缰,肆意脱离教材[2]。我们的理想选择是:立足课堂,适度超越;链接生活,灵活运用。

[案例举隅]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

师:让我们去看看那场特大的洪水吧!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洪水呢?生:洪水很大,把一个小朋友淹死了。生:把大人都吓跑了。生:把所有的房屋都冲倒了。师:这是怎样的洪水?生:这是来势汹汹的洪水。师:这样的洪水就叫—— 生:滔滔的洪水。师:洪,怎么记住它呢?生:拆一拆就可以记住它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一共”的“共”。师:这么多的水流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很大很大的水,就叫—— 生:洪水。

[策略探寻]“生活处处皆语文”,案例中的老师链接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播放了洪水的场景,视频带来的冲击效果,让学生更容易体会洪水的凶猛,感受无家可归的凄惨;回归文本——由视频中的洪水画面,自然地回归文本,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滔滔的洪水”的意思;巧记生字——用拆字法记住“洪”的字形,用字形强化字义,可谓相得益彰。在这个识字教学中,教师立足课堂,适度超越,努力帮助学生链接生活实际,贴近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叩响识字教学大门。

结 语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直面识字写字的误区,有的放矢地进行识字教学,将冰冷的字词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田,化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生机勃勃的细胞”,让识字教学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工具性洪水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又见洪水(外二首)
向量的巧用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