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8-11-28张萍
张 萍
(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江苏如皋 226500)
引 言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获取知识,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一、教师转变角色定位,调控学生合作过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处理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倾听、协作、交流与分享,起着促进者与向导的作用,需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注重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节与指导,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绝对值与相反数》时,教师运用情境法展开教学: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5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3km处,他们上学所花的时间与各家到学校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假如将学校门前的大街看成一条数轴,把学校看作原点,你们能把小明和小丽家的相对位置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学生将会画出一条数轴,将学校当作原点(0),小明家标在A(-5),小丽家标在B(3),引领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数轴上A、B两点离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数轴上点A、B分别所表示什么数?从数轴上看,A、B两点哪一点离学校较近?通过交流与合作,使其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上述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合作学习数学知识和思考问题,及时调控他们的合作过程,避免低效或无效学习行为的出现。
二、精心设计合作问题,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问题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线,没有问题将会导致课堂丧失生机与活力,且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他们积极学习数学知识[1]。为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启发性、开放性与悬念性的小组合作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提出各自观点与看法,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他们整体发展。
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中,教师设置趣味性算式:5个人+8个人、5只羊+8只羊、5个人+8只羊该怎么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使他们产生疑虑。接着,教师设计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可达120千米/时,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的2.1倍,假如通过冻土地段需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多少?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列式:100t+120×2.1t,类比数的运算化简,说明道理,并合并式子。出示式子100t-252t,5×2+3×2,2ab2-3ab2,搭配问题:上述运算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能得出什么规律?具备什么特点的式子可以合并?
如此,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合作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合作讨论,以问题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分析与探究,借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他们整体发展。
三、结合教学重点难点,指引学生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通常困扰着学生的正常学习,针对这些重点内容应当增强合作学习,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重点与难点知识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数学知识,优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需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乘方的意义,难点是负数的正整数幂的正负。据此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为多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知道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知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之后,教师要求他们小组讨论:-32与(-3)2有什么不同?结果相等吗?观察这两题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以此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增强学生对底数、幂的符号和指数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放手让他们合作探究,把课堂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解决学习重点与难点。
四、善于利用教学疑点,促进学生有效合作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典型的抽象性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针对部分难题,仅靠个人能力难以解决,他们将会遇到不少学习疑点,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此时,教师需善于利用这些教学疑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思维处于迷惑或混沌状态时,组织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辩论与交流,有利于理清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设计问题:想要割两块形状相同的三角形玻璃,当割好第一块之后,提供什么数据可以割第二块?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按照三角形“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共同归纳得出:一条边、一个角。然后教师指出疑点:仅靠这些条件是否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使学生产生动手操作验证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以下方式:分别画出一条边长是8cm和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并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学生产生疑问: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一定全等吗?同组同学互相比较、观察得出结果,由小组代表说明本小组的结论,为接下来继续探索两个条件的情况做准备。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结合数学知识中的疑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经过操作和讨论实现“自检”与“学他”,经历由模糊至清晰和知识整合的过程,提升数学探究能力。
五、借助深化拓展良机,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相比,深度、广度和难度均有所提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2]。深化和拓展是思维再创造的良机之一,通常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深化与拓展良机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形成独特的认知,使其在合作中高效学习与内化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程中,教师先引领学生回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以及画函数图象的方法与步骤。教师引导:“大家已经学习过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有着怎样的特点呢?”教师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使其在合作中自由讨论并提出个人猜想与看法。接着,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他们在合作中亲身经历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给出双曲线的名称,渗透其形态特征,并探究:是不是所有的反比例函数图象都具有这样的特征?让学生画出的图象,以此深入讨论和交流,使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高效合作学习新知识。
结 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使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深入合作,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